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郫县以统筹谋突破系列报道之二
“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内生的循环系统,‘三化’之间的关联度越高,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越平衡,发展速度和质量越能实现最优化。
三化联动打造就业生态链 城乡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软着陆”
今年以来,一直受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困扰的郫县第一次出现了“招工难”。在3月30日成都现代工业港组织的招聘会上,成都现代工业港的45家企业现场提供了1000个就业岗位,却只有400余名失地农民前来应聘。与此同时,郫县机械推进办在调查中也发现进驻成都现代工业港的机电企业面临“招工难”问题,近日将“走出郫县”,面向大成都组织大型招聘会,为新入驻的企业分忧解难。
而仅仅两年之前,郫县还被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困扰。虽然紧邻的高新西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由于文化程度、技术水平的限制,大量失地农民难以与之对接,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不仅影响社会稳定,也对郫县的投资环境和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郫县不得不组织“不远游”的郫县人到县外、市外、省外、国外务工。随着高新西区的整合,郫县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更为突出。郫县县域经济在失去了“发动机”的同时,也失去了“减震器”。
2004年底,郫县着手再造工业引擎。通过两年半的努力,新的成都现代工业港迅速崛起,形成了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印务包装三大产业集群,入驻企业达到283家。目前,成都现代工业港已提供就业岗位11250个,而区域内有就业需求的失地农民数仅为1442人,全县新增转移就业数为9000余人。园区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超过了园区区域的就业需求。去年,全县已经实现比较充分就业。
与此同时,优先发展重点镇——安德镇及两平方公里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范围内,安德镇农民更是多方受惠于“三化”联动带来的好处:一些年轻有文化的农民纷纷进入工厂,成为了现代企业的产业工人;年纪稍大、文化程度偏低的村民也在园区企业和村社共建的农业合作社当上了农业工人;年纪大一些的农民也能在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的种植基地干一些零碎活,一些大爷、大娘靠帮着做些撕韭黄外皮之类的工作,一个月也能挣上好几百元;不能工作的农民除了能享受低保外,还能领取土地流转带来的租金收入。
未来三年内,成都现代工业港和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将提供就业机会6万个以上,加上高新西区所提供的就业岗位,郫县未来的就业机会将超过10万人以上。郫县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联动将形成从科学家、专家、高级白领人士、白领人士、技术工人、工人和农业工人之间的就业“生态链”,使各种层面有就业需求的人员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岗位,从而使郫县失地农民实现安居乐业。
内循环催生大循环 郫县形成三次产业共赢格局
“郫县再造工业引擎的动因之一是解决失地农民的比较充分就业难题,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动因。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郫县难以像周边同环区(市)县一样,通过和中心城区的对接实现城市经营的快速突破,而必须通过制造三次产业的‘内循环’,并以‘内循环’制造‘强磁场’,从而促进‘外循环’,实现郫县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郫县县委书记杨洪举谈到三化联动的发展思路时如是说。
“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减少农民,需要推进城市化、城镇化,需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撑,需要用城市来带动农村,用工业来反哺农业,这就要求大大提高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否则就没有能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在抓好城市聚集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时,则要考虑如何吸纳农村劳动力,如何培育适应农民就业的产业链;进行工业建设不仅要考虑工业聚集,更要与城市发展,与农村劳动力就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配套结合起来。”
成都现代工业港的定位是打造与高新西区关联配套、错位发展的新型工业基地。仅仅两年多时间,成都现代工业港就借高新西区之势,和高新西区连为自成一体而又相对独立的经济体,配套高新西区的企业迅速向园区聚集。打造成都现代工业港形成了工业企业的快速聚集,带来了城区城市化进程的提速,郫县城区的城市骨架由6.8平方公里迅速拉大到15平方公里。
借成都现代工业港之势,安德镇又与成都现代工业港关联配套、错位发展,迅速形成了两平方公里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实现了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发展,通过集中打造“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安德镇聚集了以川菜原辅料、调味品、川菜制成品及配套设备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形成基地标准化生产、产品精品化研发、工厂专业化加工、市场规模化配送有机结合的完整产业链。40多家川菜原辅材料企业的快速聚集,在带动郫县西部片区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安德镇城市化的提速。投资5000万元的西华大学动漫学院建成招生;总投资1.2亿元的内江铁路机械学校成都校区已经完成拆迁征地;总投资1000万元的安德活水公园,已交付使用;投资800万元的安德社区休闲文化活动中心也已动工建设……如今,安德镇以一个川西民居与藏羌民族风格相映成趣的小城市,逐步崛起在成都西部。
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已经成为安德镇和郫县西部片区的增长极,带动了城市的扩容,安德镇已经被规划为县级副中心。同时,安德城镇建设面积也由2.7平方公里迅速拓展到5.65平方公里。
“川菜产业化基地建设实现了一、二产业的有机融合,在安德镇内引发了一场‘种植革命’,蔬菜复种指数提高,种植更加精细,当地村民就业问题迎刃而解,收入大幅提高。”安德镇党委书记高健伦指出。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使“1+1+1”大于3,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四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2%,人均GDP由1480元增加到2600元,去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4.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4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5倍和3.6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9%提高到14.3%,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三次产业的互动使郫县形成了相互关联的生态链,这一生态链使郫县经济突出了又好又快发展,农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郫县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区位优势正在成为“强磁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商的进入,郫县正由“内循环”向“大循环”接轨,郫县经济正打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现代农业互动的崭新局面。郫县经济发展的巨大能量正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企业的进入:成都现代工业港已聚集了近300家企业入驻,成都现代工业港将在未来数年内形成销售收入300亿元的工业引擎;中信集团投资30亿元的东南部新城在郫县破土,投资20亿元的首家五星级酒店及商务酒店、会议中心、精品商场、商务写字楼、商务公寓等配套设施的项目也在郫县开建。使郫县县城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数年之内,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将使15万亩以上农田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国际都市农业示范区的快速形成。
郫县正在成为既适宜居家,又适宜创业的“综合性城市片区”。郫宣 本报记者 赵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