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秦杰向记者展示了3000多件他收藏的散失文物的照片、账目等资料。他表示,一位卖家已经同意与媒体合作,将在明、后天公布这些文献的来源。对于一些公众关心的问题,秦杰采取了回避态度。
为何炮轰国博
秦杰:复印件也不该流失
在秦杰展示的物品中,包括1500余张照片,740张黑白底片和634个表明身份的专用袋,涉及20多个门类,包括陶瓷、建筑、青铜器、书画照片,“中国革命博物馆提借文物、提借复制品凭证”等账目。当记者质疑这些多为照片或复印件时,秦杰显得很气愤:“复印件怎么了,是不是历史文化遗存?”他表示,这些资料包含了文物藏处、技艺细节、国家领导人批示等重要信息,“这些东西不应该流失,最起码要销毁。”
这些资料从哪里来
秦杰:三日内公布大卖家
据秦杰说,这些资料有些是从潘家园、报国寺等旧货收藏品市场上淘来的,也有一些是从海外藏家手里买回来的。他向记者透露说,内地的一个大卖家将部分资料卖给了一个香港人,“我又加了3倍的钱给买回来了。”而这位大卖家也同意和媒体合作,公布这些资料的原始来源,“可能在周日或者周一。是领导让销毁没销毁,给了亲戚(而流失于社会)了,还是怎么着了,到时候就都知道了。”秦杰还展示了他与几位卖家交易的邮政和银行汇款凭证。记者看到有名为“王瑞”、“王思伟”等多个收款人,而地址也涉及武汉、福建、香港等地。
如何处理文献
秦杰:我不回答这个问题
秦杰表示,除了这些以外,他还有超过两倍的资料尚未整理公布。“谁的孩子谁抱走,在这孩子的腰上写着他亲娘的名字呢。”虽然秦杰在采访当中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当记者问,打算以何种方式使这些资料各归其主时,他却干脆地回答:“我不回答你这个问题。”
为何拒绝接触国博
秦杰:这个问题我没兴趣
面对国家博物馆关于他一直没有与国博进行过正面接触的质疑,秦杰也以一个“我不回答,没兴趣”答复了记者。但秦杰说的一句话足以表达他的心情:“这充其量就是个工作失误,不要躲躲藏藏!”(晨报记者赵阳文并摄)
国博说法 废弃资料就处理掉了
据北京日报报道,在潘家园市场,秦杰还看到有人买走了1969年至1973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当时革命博物馆与历史博物馆合并)“五七”干校人员登记表百余页,其中,史树青等百余位专家的个人及家属资料填写得清清楚楚。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傅振伦1981年的住房申请报告也在出售。这些资料真的能在市场上随意买到吗?记者在报国寺市场转悠,没出半小时就发现了1964年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与钱币学专家邱思达往来的信函共4页,内容涉及邱思达将辛亥革命纸币等送交革博等。
记者拿着秦杰部分藏品的照片来到国博。国博相关部门负责人解释:“国家博物馆列入永久保存的资料,是严格封存并妥善保管的。属于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的文件,在逾期后会通过滴酸等办法销毁。但这些资料不属于保管部门的保管范围,像住房申请报告是20年前的资料,房子已经解决了,这个资料也就失去了效力。有可能是相关行政部门把它作为废弃资料处理掉了。”国博文献库工作人员说:“这些资料绝对不是从文献库流出的。国博很多专家有专门办公室,有些专家很久没有来过,有些资料也不要了,有可能是工作人员把办公室里的东西处理掉了。”
按照国家文物局1985年公布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第四章第十六条相关规定,提借文物必须有凭证。对此,国博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这样的提借单还只是过程性资料,最终的登记记录是严密保存的。”
专家观点 如此处理太不妥当
没有被列入保存范围的资料难道就能够随意扔掉吗?著名学者、文物鉴定家史树青说:“这样处理资料太不妥当。有些涉及人事的文件是不应该公开的。涉及馆藏实物的就更不应该公开。”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主任李润波说:“重文物、重器物、轻资料的处理方法,表明相关部门整体管理水平下降。”
新闻回放 秦杰国博舌战文献流失
日前,秦杰表示:今年春节前后,北京潘家园、报国寺等旧货收藏品市场出现一批从国家博物馆散出的“文献”资料。国家博物馆随即发表郑重声明:所有文物、文献在这次搬迁过程中无一流失。据秦杰称,从2007年春节前后开始,北京潘家园、报国寺市场和旧书网上陆续出售一批从国家博物馆散出的历史文献和文物图片,数量众多。国家博物馆也以文字形式进行回复称,秦杰始终未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过正面接触,也未向外界透露这批收藏品的真正来源渠道。国博还就文物搬迁过程的缜密性给予了郑重声明,声称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所有文物、文献在这次搬迁过程中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无一流失。(来源: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