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时期的地契。邸广胜展示他收藏的清代嘉庆年间的契约。本报记者孟宪峰/摄
本报衡水电(记者孟宪峰)200多年前的地契是个什么样子?4月5日下午,记者在枣强县肖张镇刘仓口村邸广胜的家里,看到了他祖上流传下来的20多份清朝、民国和建国初期的地契。
记者看到,这些地契因为年代久远,纸页都已泛黄,更有些地契被老鼠咬过,从地契签订的日期来看,共有自清代乾隆年间以来,包括嘉庆、道光、咸丰、光绪、民国、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地契,而地契的内容多为土地房屋的确认和交易。
年代最古的一张地契是乾隆五十年(1785年)邸家先祖邸元福买土地的契约。记者看到,这份跨越200多年时光的地契保存得相当完整,纸页没有任何松脆散落的迹象,上面的字体也很清楚。另一份年代久远的地契是嘉庆年间邸家先祖邸连芳的宅契,契约从字体上看,应该是排版印刷体,契约的各处还盖着篆字的红色大印,邸广胜估计这些大印是嘉庆年间枣强县衙门里的官印。
此外,记者还看到了多份具有时代特点的地契,其中有订立于袁世凯“洪宪”元年的地契,还有建国初期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上面还有“枣强县第八区”的历史印记。
文物专家告诉记者,民间收藏的地契数量很多,但如邸广胜所收藏的时间跨度大、涵盖历史时期广而又数量众多的地契,还是很少见的,并且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遗憾的是,因为保存年代久远,又历经动荡岁月,加上农村条件简陋,邸广胜保存的很多地契出现了受潮、虫蛀、鼠咬现象,很多地契只剩下残篇断简,邸广胜希望能找到很好的技术手段将这些珍贵地契修补、复原,让这些老地契得到更好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