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以3倍价格追回的530多幅图片
昨天,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收藏家秦杰向媒体展示了3000件文物资料,据称是其今年2月3日至3月底期间从潘家园、报国寺市场及旧书网购到的,他怀疑这些物件是从国家博物馆散落到民间市场的。而国博对此表示,这些物件是否属于国博尚未可知,馆藏文物、文献和账目从未流失。
现场出示3000件资料
昨天上午,秦杰向记者出示的文物资料共3000余件,包括黑白及彩色照片共1800张,涉及23个门类。
其中,以文物保管袋作为包装的照片有643件,提借凭证有600件,中国革命博物馆提借复制品凭证6本和账本1册。内容涉及国家博物馆散落的文书、人事卷宗、文物领取借出凭证、文博专家们的老照片、文物账目、文物记录、文物图片及底片、专用文物资料袋等。
物件内容涉及隐私
记者看到,装有文物照片、底片的专用文物资料袋及提借凭证上大都印有“中国历史博物馆”或“中国革命博物馆”字样。
一份填写于1970年,署名为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史树青的“登记表”上,填有史的年龄、家庭出身、籍贯、工资和家庭成员情况。据与史树青相熟的历史博物馆前辈表示,表上所填内容确为真实,其中表中所填的史的妻子已经过世。
秦杰所出示的账本是一本装订成册、以牛皮纸为封面并印有“外复文物账目第三库”字样的账簿,其中,涉及毛泽东的物品编号下方都用红色铅笔线标注。
部分照片已被破坏
秦杰称,在这批物件中,有530余件唐宋明时代的书法绘画照片是他从香港人手中以3倍的价格购回的。秦杰表示,其中有13张14寸以上超清晰度照片在“外行人”交易或流往香港的途中被破坏,“这些缺角、残破的珍贵照片将再不具有任何出版和收藏价值”。
争论焦点
焦点1
被疑流失文献是否属于国博?
秦杰:文物保管袋印有名称
对于物件是否属于国博的问题,,秦杰的反应十分强烈,并以他在出示文物资料时不断重复的一句话作答,“谁的孩子谁抱走,孩子的身上印着他娘的名字呢!”据了解,中国国家博物馆于3年前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而成,此次出示的文物资料中,有643件装照片的文物保管袋和部分文物资料上都印有这两家博物馆的字样。“铁证在此,不容抵赖。最多就是管理疏忽,有什么不能承认的?”秦杰认为,潘家园的商贩在国博搬运文物时,昼夜蹲守,夜间搬运人员不免会有所疏忽,使文献外泄。
国博:保护严密不可能外泄
国博负责人表示,秦杰始终没和国博联系过,“我们从来没看到过图片和资料,对于其真假我们无从考证。”此外,这位负责人表示,据说秦杰所提供的照片大部分是翻拍的,这样的照片在网上贩卖的很多,装文物的保管袋复制也很容易。退一步讲,就算这些资料是从国博流失出去的,也不能证明就是这次搬迁时遗失的。“白天文物搬迁时,连媒体都无法拍摄,潘家园的商贩接近文物和文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夜间的保护措施比白天更严密,而且夜间搬的都是大块头文物,蹲守者更不可能接近。”
焦点2
流失物件是否属文物或文献?
秦杰:不管是什么都不能外泄
“不管是不是文物或文献,这些涉及到领导人的批示,一、二级文物的出入库时间记录、库存及藏品复制品等信息都属于国家机密,受文物法、档案法及会计法的保护,不能外泄出去,尤其是流失到香港。国博应将文物、文献与重要的研究资料等同对待。”秦杰表示,“国博宣传部的人曾让我带着这些资料去国博请专家鉴定,我没去。因为我就是专家,不用别的专家鉴定。”
国博:馆藏文献账目无一流失
国博否认曾与秦杰联系过,并表示,是否属于国博的东西还尚未可知,对于它们是否属于重要文献资料,更无从定论。另外,从数十天前国博知道该消息以后,便对馆藏文物、文献和账目都进行了清点,无一流失。
焦点3
下一步该怎么走?
秦杰:我要用“宝贝”办展览
“我手上握有寄件人的地址、姓名和往来交易的证据,并将借此顺藤摸瓜,找到供货源,必要时将寻求警方的协助。”秦杰表示,如果国博不认领,准备用这些“宝贝”办一个展览,名字就叫做“国博散落民间文献文物图片展”。当记者问秦杰为什么不与国博联系时,秦杰表示,应该是国博主动联系他。
国博:若涉及侵权律师将维权
对此,国博负责人表示,“我们也希望能找到供货源,在这一点上国博和秦杰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为保护文献的初衷是好的,但做法不正确。他应该及时与国博联系,而不是先通知媒体。他的这种行为我们认为是炒作。”对于秦杰办展的想法,国博表示,“如果涉及到侵权行为,国博有自己的律师将进行维权。”
专家说法
虽无价值但应被销毁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孔祥星表示,他见过这些文物资料,应属国博所有,但不能算档案或文献,应属于参考资料,目的是为陈列和研究之用,同时也不排除是放在研究员手中的用于个人研究收集的资料。这些图片一旦公开发表或是出了图录,其价值就不大了。
对于“外复文物账目第三库”,孔祥星表示,它应该属于外来藏品复制表,用于复制工作记录,藏品归还后,这个表就没用了。类似这种的参考资料都在不断更新,这本也不一定是最终版本。“不过,这些没什么价值的参考资料应该被销毁,尤其是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流失出去,还是不很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