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金石实习生刘文斌)本报2日刊登《祭祀老子要“民办”转“公办”》一文后,我市一市民近日呼吁,扭转自我宣传不足的局面,保卫我省文化资源优势地位。
本报2日刊登《祭祀老子要“民办”转“公办”》一文后,市民陈永利致电本报,认为楼观台宣传不够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通病。
我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以来宣传力度不够,大有被别人“鲸吞蚕食”之势。他说,河南省十分重视打老子牌,利用老子的名气来拉投资、搞旅游开发。他们一方面是搞老子研究,周口、鹿邑、洛阳等地都有研究机构;二是召开国际研讨会,把国内外的老子研究专家和民间爱好者吸引到他们周围,利用这些人为他们的发展出谋划策;三是出书刊、建网站,扩大知名度。相比之下,我省在宣传力度、投资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对老子文化的研究未能形成凝聚力量。楼观台是老子成就事业、创作《道德经》的地方,有很大的优势,但这种优势逐渐湮没在别人咄咄逼人的宣传攻势之下。陈永利说,楼观台有许多地方可以做文章,如将有关老子方面的书籍陈列起来,作为一个景点让游人参观;在“说经台”讲授《道德经》,以吸引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