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
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主任黎国庆的两句话掷地有声!先赞一个,然后收藏。
一曰:“我们是国家单位,拿的是固定工资,收的钱不是给自己,要上缴的!如果说发死人财,那也是国家在发!”
黎主任第一句话,讲得太有概括性了,以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凡是国字号的企业或机构,涨价的时候,收费的时候,都可以套用,一言既出,可以马上让反对者收声,效果特别好,值得推荐。
二曰:“有华侨给我100万,让我办丧,难道我还不做吗?……名人、富人的需要也是正常的嘛。”
黎主任第二句话,深得市场经济的真髓,有需求就应该满足,有人要风光大葬,岂能一拒了之。黎主任说话很讲究,是“华侨给我100万”,而不是普通的市民,举例时也特别注意,梅艳芳,霍英东,没提内地的明星和富豪。
广州殡葬服务中心的领导确实很有政策水平,说起话来滴水不漏,佩服。目前殡葬业的特殊性也从黎主任的话里透出来不少。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时,他们就是“疑似”官方,“我们是国家单位”。只要钱赚到国库里,正当性就十分充足,“如果说发死人财,那也是国家在发!”黎主任没有坚决地否认“发死人财”,听话听音,该中心的效益还是不错的。
广州邻近香港,黎主任的眼界也自然开阔,面对一个葬礼至少可收三五百万元的市场,他很焦急,“殡葬行业不应再缝缝补补,否则经济难以发展”,这话讲得也有道理。这个时候,黎主任焕发出了企业家的风采。
一方面是老百姓叫唤“死不起”,一方面殡葬业又急着要和香港接轨,要为GDP增长开创新的领域,问题到底在哪儿呢?
我认为,问题不在黎主任他们身上,他们确实是“忍受着世俗偏见”,“压力很大”,“工资高点应该赢得社会的理解”。就像医改不能以降低医生、护士的收入为前提一样,要解决一些老百姓死不起的问题,也不要把眼睛盯在殡葬业者的收入上。
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有的,生老病死,国家对每个公民都应该予以关怀,让人死得体面和有尊严是基本人权,也是为民造福的应有之义。殡葬业要改革,黎主任亦官亦商的双重人格就必须分裂。
国家应该有福利性质的殡葬馆,以确保每一位死者最低限度的尊严,黎主任如果愿意,可以继续担任这种殡葬馆的领导,并领取较高的薪酬。
另外,有人愿意风光大葬,只要不乖离世道人心,也确实应该有不同档次的殡葬服务,这与提倡丧事简办也不矛盾。但是,关键是不能垄断。如果黎主任通过竞争争取到为梅艳芳这样的明星操办葬礼,赚三五百万元,我们不会眼红。但是只要是垄断经营,我们对这个行业就不能抱有道德上的期待,治理名目繁多的乱收费也不要指望物价局的文件和同样名目繁多的检查组,即使短期压下来了,以后还会变本加厉,这方面,我们老百姓不需要再多一次经验。垄断在一天,就不能埋怨老百姓以最坏的心理揣度有人在“发死人财”。“发死人财”的帽子不论戴在黎主任头上还是国家头上,都不好看。能给市民多少福利,有关部门要讲清楚,起码讲给税务局听听,让他们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少点阻力,如果不是公共产品,那就制定规则,让民间资本参与竞争。满街的饭店,有的很贵哦,但很少听到有人骂街,起码没有人指着国家说事。锐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