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东北网4月7日电 2006年以来,哈尔滨市非公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009.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全市GDP的48.2%;实现税收100.2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58.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2.9亿元,比上年增长27.9%,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1.8%提高到52.2%。
跨越:非公经济增加值首破千亿元
阿城钢铁、黑龙江正大实业、哈光宇蓄电池等9户企业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万宇科技公司投资1.98亿元的电脑稳频喇叭扩建项目、四海集团投资9000万元扩建数控新型建材生产线项目等列入第一批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正取得突破性进展;黑龙江圆宝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亚麻织布机扩建改造、黑龙江鑫源碳素公司年产3.5万吨石墨电极改造正加紧进行。2006年以来,哈尔滨市非公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009.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全市GDP的48.2%。哈埠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
规模化发展离不开科技实力的支撑。目前,哈尔滨市非公有制科技企业已发展到4310家。全市有75%以上的发明专利、65%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非公企业完成的。全市非公企业开发新产品125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7项。有7种产品获中国名牌,51种产品获省名牌,84种产品获市名牌。其中,五常绿风优质米荣获2006年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非公企业中有70种商标获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哈龙江龙集团酒业公司的“龙江龙”成为哈尔滨市第一个获中国驰名商标的非公企业品牌。
减负:非公经济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实施、发展环境的优化为哈尔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提出扩大消费、提高消费比重,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务院和省、市促进非公经济各项优惠政策及配套措施的出台,为非公经济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
2003年以来,哈尔滨市开始在诸多领域不断降低非公经济准入门槛,非公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视同仁,鼓励非公企业放手、放胆发展,形成了一股全民创业热潮。2006年4月,全市召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杜宇新在会上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落实政策,积极扶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会后,哈尔滨市出台了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在全社会营造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浓厚氛围。
此后,哈尔滨市多部门联动,大举为非公有制企业“减负”。至今年初,各部门认真清理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近百条规定,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哈尔滨市还搭建了科技、企业诚信、融资、信息、人才、统计六大服务平台,积极为企业服务,形成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目标:今年实现增加值1210亿
按照市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要求,今年,哈尔滨市将在转变企业增长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搞好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实施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工程及促进区县域经济发展五方面,重点推进非公经济发展。
据了解,今年确定的全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预期目标是:实现增加值1210亿元,同比增长20%;预期实缴税金112亿元,同比增长18%;规划创办小企业7000户,提供就业岗位6万个;重点培育9户营业收入超10亿元、60户超亿元、800户超500万元的规模骨干企业;新增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4户,超亿元的企业6户,超500万元的企业100户;重点培育10个销售收入过亿元、20个千万元的产业集群;拟征集中小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180项;选择60户经济效益好、具有发展潜力的规模以上工业和商业企业作为哈尔滨市首批信用试点企业,逐步建立哈尔滨市非公企业信用体系。(作者: 张鸣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