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州地铁三四号线全面开通,广州人熟悉的“天天洗衣”很快也布满了每一个站点。要说洗衣业务,在新站开店远谈不上赚钱,可为了担起羊城通人工充值的任务,“天天洗衣”毫不犹豫地接手干了下来。“天天洗衣”董事长卢志基这样解释,做好网点,扩大影响,总有一天会有好回报,尽管这个回报可能会很长一段时间。
实习生 邝颖瑜
图/文 本报记者 戚耀琪
与洗衣业结缘十六年
二十多年前,广州许多街道都有洗衣厂。这些“洗衣厂”有几台机器,技术含量低,只能应付一些很普通的面料,用土办法去污迹。
卢志基当时在增城工作时发现,许多香港人大包大包地把脏衣服带回香港去洗,再一包包带回来穿。
1991年,增城有个外资合作的洗衣项目,卢志基就与外商徐湛滔先生共同创立了“天天洗衣”,似乎是冥冥中的安排,卢志基从此和洗衣业结缘了。
随着经济发展,广州市民越来越多贵重衣物,需要有专门洗衣店清洗,卢志基开始了拓荒之旅。“我不是搞衣服出身的,我不过是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罢了。”可偏偏找有经验、能做事的人是最难的。卢志基说,师傅要从全国范围聘请,而没有找对做事的人就要“交学费”了。由于技术和人员跟不上,衣服洗褪色、洗烂或者遗失时有发生,这就要赔钱。卢志基说,从1991年“天天洗衣”成立,试衫就试了10多年,其中的艰辛曲折无法尽数。
卢志基说,靠几台洗衣机器,洗衣污水循环使用,这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国际织物潮流日新月异,只有不断试验,寻求新的技术,购入不同的洗涤剂,才能应付各种奇难杂症。到如今,“天天洗衣”有了一批师傅好手,建设了大型洗衣厂房,应用各种不同类别的进口专业洗涤剂,其专业的细化程度让一般人难以想象。他们会在洗衣前做织物试验,验明正身才动手。对于一些可能掉色的面料,甚至先把污迹“起”出来,再去补色。不但洗衣还会做织补,连皮革钩破了都可以修补得看不出瑕疵。
买大赔大和买小赔小
走过了16年,“天天洗衣”仿如洗衣业的“黄埔军校”。在依靠技术员工为主的企业如何留住人才?这成了卢志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留住师傅,他给予的待遇比别的企业高。不过,更困难的是,洗衣业旺季淡季分明,忙起来根本做不来。平时一天5000件衣服一下子增加到上万件,根本忙不过来,可是到了夏天淡季,1000件都没有,这又会导致大量的员工没活干,设备闲置,成本增高。
为此卢志基想方设法拓展业务,洗衣业务量少了就洗地毯、窗帘、皮衣。有市民拿着衣服来问能不能织补及皮衣翻新和衣物染色。这些项目刚好是天天洗衣的强项。卢志基就把专业的服务,扩大到上门为客户清洁翻新沙发、清洁地毯等。这样不仅有效地利用好人员,也解决了市民生活上的难题,为品牌价值提供了延展性。
时下困扰洗衣业的一大问题就是贵衣服越来越多,洗衣企业风险也不断增加,有时发生了纠纷,没有合理途径解决就会大伤和气。积累多年经验,卢志基在广东首先推行了“保价洗涤”的做法:客户如有贵重衣物可以选择保价洗涤,价格收取申报该衣物总价的5%洗衣费,比如顾客申报自己送洗的一件衣服价值1万元,那么可能就要收500元的洗涤费,万一洗烂或者遗失就获赔1万元。如果洗后有小问题,但通过修复不影响穿着的,就按一定的折扣赔偿。这个“买大赔大,买小赔小”的做法,从3月21日起实行,一下子成了洗衣业解决纠纷的蓝本。
把洗衣店当平台经营
卢志基说,尽管国内的洗衣业发展几十年了,但仍处于鱼龙混杂的导入期,自己也还是在练习内功。一方面卢志基要将洗衣业流程规范化、模式化、标准化,这和麦当劳、肯德基异曲同工。另一方面发展羊城通人工充值等便民服务,既要创利,也讲立德,他说:“不能单单追求利润。”
在地铁的天天洗衣门店,卢志基利用其独立开发的ERP系统,将整个洗衣流程管理起来,前台接到衣物时,洗衣工场就已经获取信息。钉到衣领上的防水条码将伴随整个流程,最后回到顾客手中。他分析说,地铁网络只会增长不会萎缩,乘客越多等于顾客越多。尽管很多网点现在的经营业绩不太理想,但只要不断改变经营策略,增加店铺的附加值,将来这个网络的平台就大有可为了。
卢志基不甘心只是做洗衣,还和交费易﹑旅行社、物流配送等机构商议合作,实现多赢:对方看中网点,自己可获利润,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便利。今后市民不仅可以在洗衣店充值,还可以在那里购置家庭洗涤用品、彩票,在电子商务平台购物和预订机票、客房以及交水电费等。卢志基直言,单是做好洗衣店网络平台,就有好长的路要走,“一个企业要真正成功可能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看得出来!”
天天洗衣董事长卢志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