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启动农村环境建设工程
2010年,郊区城市化率60
%转移100万农村人口建设2200个文明生态村
记者上午从市农委获悉,本市农村环境建设工程启动,到2010年,累计建成2200个文明生态村,转移农村人口100万人,郊区城市化率达到60%,全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整体面貌将发生根本性变化,逐步使农村环境建设和管理达到或接近城市水平。
近年来,本市农村环境质量和文明程度有很大提高,尤其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此基础上,本市启动农村环境建设工程,大力推进郊区城市化建设,市财政每年拨出8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对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供气、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助。
今后几年,本市将通过城镇化带动、产业化依托、生态化治理等思路和途径来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对中心城区规划内的村庄,通过完善、提升和拆、改、并,达到城市建设水平。对11个新城和30个中心镇镇区内的村,创造条件拆除原村庄、搬进新居,让农民群众享受城市生活。对区位优势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村,按照规划,尊重农民意愿,采取宅基地换房等多种模式,引导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对历史文化名村或具有地域特色的村庄,立足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修缮和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庄和风貌建筑。对以风景名胜、民俗风情、观光农业等为基础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村庄,重点完善村庄清洁能源、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对主干公路两侧、重点水源保护区、主要河道周边的村庄,集中进行厕所改造、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及畜禽粪便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