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挖掘机在拆除杨家坪孤岛上的小楼。 拆迁报告曾上报国务院
市长亲自确定处置原则
三缓强拆期限争取时间
区委书记恳谈解开心结
杨家坪“孤岛”拆迁案尘埃落定。法律上的意义评述已多,本报关注的是,在这起备受舆论关注的拆迁案的幕后,政府是如何危机公关、应对协调,并最终促成双方和解?今后处理类似事件,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
九龙坡杨家坪鹤兴路17号两层小楼已经拆去,而九龙坡区围绕着这栋房子的纠纷而展开的工作,也被写入《鹤兴路片区旧城改造拆迁纠纷处置工作总结》(以下简称《工作总结》),存档备案。
昨日,本报从九龙坡区独家获得了这份材料,并得到有关方面授权,予以公布。
“孤岛”事起市长亲定处置原则
今年3月26日,市长王鸿举在全国书市动员大会上表示,要依法、冷静、妥善处理“钉子户”事件,但绝不迁就漫天要价。这是王鸿举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就“钉子户”事件公开表态。
但从《工作总结》透露的情况来看,实际上,在“孤岛”拆迁事件发端之初,王鸿举就参与到了处置工作之中。
3月初,一篇名为“史上最牛的钉子户”帖子,在网上广为流传。3月中旬,央视、新华社、南方都市报等10余家新闻媒体相继跟进,来渝采访。
此时,九龙坡区已完成了拆迁工作情况的收集汇总,确认了拆迁的合法性,并形成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迅速批示,确定了处置工作的原则:“以说服为主,尽力做好工作,不轻言放弃,司法部门的裁决要在实体上和程序上做到无懈可击。”
九龙坡区的报告,最终送达了国务院,并得到了中央的支持。
3月10日,“处置鹤兴路片区拆迁工作组”成立。组长由九龙坡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琪担任。随着事态的发展,区长黄云出任了工作组组长,进入紧急工作状态。
工作组的任务主要是两个方面:舆论引导、纠纷调解。
官媒互动主动站到媒体面前
《工作总结》称,前来采访“钉子户”事件的媒体,有上百家之多。九龙坡区的策略是主动出击。从3月25日至4月1日,九龙坡区几乎每天都向新闻媒体通报情况。同时,区房管局、区法院等部门负责人,也积极接受记者采访,陈述事实,阐明官方观点、立场。
在类似的事件中,媒体与官方对话的渠道往往不畅。但是,在此次关于“钉子户”事件报道中,几乎没有看到“封锁消息”、“无可奉告”、“拒绝采访”等字眼。
一波三折法院三缓强拆期限
杨武的房子,先后三次被法院责令限期拆除。区法院合议庭的限期履行通知书定下3月22日“大限”;随后,区法院执行局的执行通知,又定下了3月29日“大限”;最后,区法院发布公告,定下4月10日大限,否则强拆。
为何拆除期限一再推迟?三次“大限”分别是在不同环节上给出的。《工作总结》称,这是按照法律规定,及时给予杨武3次限期履行的机会,体现了区法院调解的诚意,为组织双方协商争取了时间。
在争取来的时间里,区法院找到主要当事人的亲属、邻居和老领导,传达信息、分析利害,使久不见面的双方于25日恢复接触。
但是,由于隔阂年深日久,3月27日,协商再度陷入僵局。定分止争区委书记解开死结
3月28日,区委书记郑洪亲自与吴苹长谈三小时,内容分两方面:听吴苹表达诉求,抒解情绪;为吴苹提供新的思路,换个方式看问题。这次谈话的结果,吴苹不再坚持“原地、原楼层、原朝向、原面积”的安置要求,形成了异地实物安置基本框架,解开了与拆迁方之间的死结。本版文字首席记者谢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