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溪乡如榔村支书刘昌福是个名人。提起他,老百姓都会跷起大拇指,说一声“能人”。他领着全村人,修了一条很多人认为不可能修成的路。
如榔村有1000多人,世居在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如榔人穷,穷得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祖祖辈辈在如削的绝壁上“爬上爬下”。村里的老人讲,近20年来,这条路先后摔下去10个人。没有路,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化肥运不进来,谷子卖不出去,就连孩子上学、姑娘出阁,都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
要说修路,100个如榔人恐怕有101个盼着修。刘昌福早在寻思着这事,1994年,他到外地走亲戚,发现外边的变化非常大,修路的心思更坚定了。“农村要‘三通’,我们村一样都不通。”刘昌福要争一口气。
但修路工程大不说,还很危险。他跑到乡上、县上去探风声,没人敢明确表态支持。听说要修路,村里村外的议论不少。有人说他傻,几十岁了,图个啥。老伴也反对:“恁大的工程,哪来的钱?出了事,你负得起责吗?”
面对怀疑,刘昌福的犟脾气反而激起来了。他不顾自己已年过50,到外面去挑煤,仔细观摩别人的路是怎么修的:怎么转弯,多大的坡度合适……有人夸刘昌福聪明,连修路都不用请专家。其实,这是因为他有一股子气:作为党员,一定要为老百姓做点事情。
回到村里,刘昌福和村班子反复商讨修路细节,并召开村民会议作动员。为了表明决心,如榔人选择1999年大年初一动工修路。刘昌福说,当时,别的村子在放鞭炮,我们村却在放炮!
刘昌福把全村400多个壮劳力编成一个连,若干排和几个组,以便管理。他自任连长,每天8点半上班。悬崖上连拴绳子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由几个人用粗绳在崖顶拉着,另一头绑住施工者,放到半山腰去打炮眼,装好药点上后再把人拉上来。任何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就这样,如榔人一钢钎一钢钎、一炮一炮地在悬崖上硬生生辟出一条路来。在这段5公里长的悬崖上,公路转了9道弯、穿了10个巷,最深的一个巷下打岩石达30多米。
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手段,也几乎没有任何技术支援,如榔人就凭着破解贫穷的志气和勇气,用一年多的时间打开了一条“致富”路。
“不办实事就不是好干部。”刘昌福说。为了修这条路,刘昌福搭进了所有的积蓄。村里所有联系开支一律由他承担,这一年吃掉了他家所有的存粮,吃掉了他家里的三头肥猪,他老伴成了村里免费的专职炊事员。儿子起初不赞成修路,临修路时跑出去打工3个月,他愣是让儿子补交了500元的劳务费,以补未出工部分。就是因为有这股劲儿,这条路才会在他的带领下不可思议地修成了。路通以后,如榔人的日子逐渐红火起来了。车子进村了,程控电话装上了,电有了,自来水也吃上了,腰包也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