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啤酒 |
就在天气转暖、啤酒销售即将进入旺季之时,嘉禾啤酒有限公司因对河北省消协“3·15”期间公布的案例存有异议,一纸诉状,将省消协告上法庭(本报近日做了连续报道)。
抛开当事双方孰是孰非,此事件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再次强烈关注啤酒瓶安全与消费者维权问题的“导火索”。一方面,面对“酒瓶炸弹”和索赔难,众多消费者望啤酒而却步;另一方面,众啤酒企业齐“喊冤”,称酒瓶爆炸不只是自己的错。
伤人多
“酒瓶炸弹”非嘉禾独有
天儿一天比一天热,喝啤酒的人日渐增多。
| |
各品牌啤酒瓶都炸过
实际上,“酒瓶炸弹”绝非嘉禾独有。每年喝啤酒的时节,啤酒瓶爆炸声都会四处响起。但爆炸数字和消费者受伤数字,尚无权威统计。
河北省啤酒工业协会会长李振华说,石家庄每年都有啤酒爆炸案发生,由于存在消费者自认倒霉和消费者、厂家私下协调等因素,不少爆炸案都未公之于众。
即便如此,3月8日,省消协发布的一组数字仍可见一斑。2006年全省消协系统共受理啤酒瓶爆炸伤人案10件,占重大投诉案件的19.6%,排在全省重大投诉案件前列。
“其实,不仅嘉禾,青岛、燕京和金威等品牌啤酒都有爆炸的情况。”李振华说。
另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每年夏季都是啤酒瓶爆炸案多发季节,郊县尤甚。最保守统计,从2004年至今,啤酒瓶爆炸案在百起以上,其中有嘉禾、钟楼等知名品牌啤酒,也有一些不知名的低价啤酒。
八成啤酒瓶存隐患
李振华介绍,啤酒瓶爆炸原因大致分两种,一是啤酒瓶本身质量不过关,再就是消费者使用不当。
省消协去年9月曾对河北市场上的啤酒进行了一次比较试验。其中,嘉禾、燕京、蓝星和北冰洋等品牌的16种啤酒瓶都存在“超期服役”的现象。“这是潜在的爆炸隐患之一。”省消协副秘书长孙常军曾表示。
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去年夏季曾对全省嘉禾、金威和克利策等品牌啤酒瓶进行抽检,结果也不乐观。该院轻工室主任秦万宝介绍,抽检结果显示,有接近80%的啤酒瓶存在抗击力和耐压度不合格问题。
“啤酒瓶循环使用、超期服役和国内啤酒瓶抗击打标准低等都是爆炸主因。”秦万宝进一步解释说,“企业都存在生产成本问题,包括大品牌啤酒企业在内,目前都不愿、也不可能主动加快啤酒瓶更新频率,所以也就难以克服啤酒瓶频频爆炸的问题。”
索赔难
捡不全碎片告不成
啤酒瓶对消费者的伤害还并非只有爆炸这么简单,索赔难更让受害消费者雪上加霜。让我们来看下面一系列案例。
消费者难以证明自爆
案例一:2004年8月,石家庄高邑县8岁小男孩被张家口市某知名啤酒厂生产的啤酒瓶炸伤,额头上留下了深深的疤痕,可至今仍未获得理想赔偿。厂家咬定是“人为造成”,受害家庭没有证据能证明爆炸原因。
案例二:2006年,石市市民赵先生在邻居家院内被某品牌啤酒瓶炸伤眼睛后,赶紧到医院治疗。当晚的一场大雨破坏了爆炸现场和碎片证据,致使赵先生无法应对厂家“靠鉴定证明”的说法,至今未获赔偿。
案例三:同样是去年,消费者崔先生在准备开启河南某品牌啤酒时,被啤酒瓶炸伤,花掉了2000余元医药费,多次与厂家协调无效,投诉至石家庄市消协,获得了20000元的医药费和精神补偿。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崔先生真是“幸运儿”,大部分被炸伤的消费者均得不到理想赔偿。一般情况下,消费者被炸伤,厂家的第一反应便是在“瓶子是否自爆”问题上做文章。双方“撕破脸”后,厂家一句“可以去鉴定或起诉”,就会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记者采访的多位被炸伤消费者,都被“鉴定难”难住了。
石家庄市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温世灿则表示,消协处理啤酒瓶炸伤人的事件也难。消协部门因难对爆炸原因定性,故而常常无能为力。消费者因缺乏证据,想起诉啤酒厂家,也会被法院驳回。
证明自爆须捡全碎片
“目前,省内没有专业鉴定啤酒瓶爆炸原因的机构,国家也缺乏相关部门去取证爆炸现场,这给消费者取证带来了难题。”秦万宝说,目前,省内只能对完整啤酒瓶进行质量检测,一旦爆炸则无法复原,也不能检测爆炸原因。
石家庄市消协副秘书长杨军生说,消费者索赔难在于,不好认定酒瓶是自爆还是外力导致爆炸。而惟一具备对啤酒瓶爆炸原因做权威鉴定的国家司法部鉴定中心远在上海,每一次鉴定费又上千元,光这关就会难住消费者,更别提收集碎片了。
据了解,国家司法部上海鉴定中心是国内惟一一家能够检测啤酒瓶是否自爆的机构。该中心刑事技术部的溪先生说,进行啤酒瓶爆炸原因检测需要收集瓶子碎片,碎片收集的越多,检测成功的几率越大。
他介绍,寻找啤酒瓶爆炸原因要看瓶子是否有“破点”,一旦发现“破点”就可认定是外力原因。所以,碎片如不能拼成整个啤酒瓶,就无法认定自爆。
有关业内人士称,根据啤酒瓶爆炸原因检测方法,消费者必须将所有碎片收集齐,一旦有碎片遗失,便不能证明是瓶子自爆,因而不能得到赔偿,还要承担1000元的检测费用,所以,大部分消费者便会选择逃避。
而且,该中心不接受单个消费者的检测,需要由消协委托才能够检测。
“法律是讲求证据的,消费者必须证明是因啤酒瓶自爆而受伤的。”河北正大详实律师事务所何英敏律师说。
求“解药”
换“安全瓶”价格贵10元
如此看来,在方方面面的约束下,消费者要想喝上放心啤酒,只能指望换安全酒瓶了。但记者采访后发现,如果换成“安全瓶”,那么一瓶啤酒价格可能会涨10元。
“啤酒用玻璃瓶装有其道理,采用塑料瓶、木桶装或铝制罐装都不可行。”李振华说,因为啤酒本身有一定弱酸性,如采用塑料瓶等包装会发生分解腐蚀,危害人体健康。
“国内啤酒瓶频频发生爆炸,与啤酒瓶的行业标准低有关,但目前也仅能如此。”李振华说,国内的玻璃瓶工艺与国外差距很大。国外啤酒瓶发生爆炸的几率之所以小,是因为其标准比较高。曾有实验显示,在同等外力情况下,国内啤酒瓶会碎,国外的就不会碎。
但是,从目前的国情看,要求全部啤酒瓶生产企业全部改用国外标准上市又不可能。一则工艺水平达不到,二则即便达到了,高成本也会将大部分啤酒瓶生产企业拖垮。
据测算,如果换成国外标准、工艺的啤酒瓶,一瓶啤酒的售价会上涨3至10元,大部分消费者就不能承受了。
“从现实来看,小容量啤酒瓶内的压力小,啤酒瓶抗击力强,逐步改换小包装啤酒瓶才是必由之路。”李振华说,“当然由于成本原因,改成国外通行的355毫升小瓶,价格可能会和原来600毫升的一样。目前老百姓可能还不能承受,但5年或10年后,预计小容量啤酒将大行其道,爆炸案自然会降低。”
■文/ 本报记者袁栋 商雅静
相关链接
消协曝光嘉禾案例
2006年6月12日 无极县农民赵某邻居家里过白事。就餐中赵某转身拿起一瓶啤酒时,酒瓶突然爆炸,玻璃碎片已将眼睛角膜穿破。
2006年8月10日 省会新华区的牛某去灵寿县朋友家聚会,一瓶啤酒将牛某的右眼炸伤。
2006年9月17日 长安区消费者张某,在单位值班室聊天时,放在椅子下面的一瓶嘉禾啤酒爆炸,将在场的杨某的眼睛炸伤。
2006年6月24日 元氏县祁先生在家饮用捆扎的嘉禾啤酒时发生酒瓶爆炸,将两个孩子炸伤,其中年仅4岁的小女儿左眼伤势严重,经手术治疗后,视力仅恢复至0.2。
做好“企业公民”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官司的输赢也许并不重要,会不会还有啤酒瓶爆炸,消费环境何时安全显得更加重要。企业除了维护自身形象外,还要做好“企业公民”。
我们现在没有事实证据证明啤酒爆瓶原因是运输或储藏或消费者使用不当。所以,无端的指责与发泄都是毫无意义的。
对于企业来讲,尽管可以不认可啤酒爆瓶与企业有关,但消费者是因为消费你的产品而受伤,对于有责任感的“企业公民”来说,及时承担一定责任是很有必要的。这非但不会损害企业形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企业形象更加高大。(鲁开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