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滨江新城区。朱小龙摄
四年前,隔长江相望的靖江市与江阴市迈出了联动开发的第一步,靖江拿出约占市域总面积十分之一的60平方公里土地,与江阴市联合成立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在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两市追求跨江联办、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这一举动,开全国跨行政区域经济合作的先河。
如今,四年时间过去了,跨江联动开发进展如何呢?在跨江联动开发中,靖江创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为此,我们采访了泰州市委常委、靖江市委书记刘建国。
江阴—靖江工业园,全省联动开发的示范园
去年,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更名为江阴—靖江工业园,并被明确为省级开发区。园区实现工业开票销售22亿元,财政收入1.34亿元,当年到账外资5022万美元。在江阴、靖江两市的共同呵护下,江阴—靖江工业园显现出勃勃生机。
走进江阴—靖江工业园,大开发、大建设场景扑面而来:新扬子造船项目码头、干船坞等重点工程基本建成,进入边建设边投产阶段;随着莲沁路完成铺设,园区物流区基础设施建设骨架已全面搭建。最近两年来,园区每年完成投入3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20亿元、基础建设投入10亿元。园区产业招商取得明显成效,累计签约项目125个。利用优势资源吸引一批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落户,是园区集约发展的一大特色。以特色冶金、机电、汽车零部件、特种车辆和特色冶金、钢结构、船舶制造两条产业链为主要载体,园区成功引进外资工业项目31个,总投资超过18亿美元。中建钢结构、华澄重工、新东方船舶配件等五个项目总投资都超亿美元。
在前三年基础设施和项目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园区体制机制等“互补、交融优势”逐步显现,开始进入发展的加速期。今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将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计划实现财政收入2亿元、到账外资1亿美元。到“十一五”期末,园区力争达到当年GDP百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工业销售300亿元的目标,进入江苏省级开发区前30名。
“一体两翼”,改写靖江沿江开发格局
当初,江阴靖江双方承诺:靖江园区建设由江阴投资90%,靖江投资10%,双方联合成立公司运作;江阴负责园区经济事务,靖江负责园区社会事务;园区建设十年内,靖江、江阴不从园区提取一分钱收益,所有收益都用于园区再建设。
“不求所在”的江阴,大度的后面自有自己的利益可寻,最明显的是,产业和企业腾挪拓展的空间空前放大了,扬子江船厂原在江阴的生产能力只有15万吨,但移师靖江后将形成100万吨的造船能力。“不求所有”的靖江获得的不仅是无形资产的迅速增值,联动开发也大大提高了靖江的知名度,靖江趁势加快沿江开发,将靖江经济开放区裂变为功能各异的四个集中区,仿效苏州构建“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以靖江新老城区为主体,以东西两个经济园区为“两翼”,形成齐头并进的沿江开发态势。
靖江市将江阴—靖江工业园的发展纳入全市沿江开发的重要板块。两地政府联合成立江阴靖江联动开发协调委员会,作为联动开发的最高决策机构,协调解决联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靖江各镇各部门以一切有利于加快园区开发、一切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积极强化服务园区理念,创新服务园区举措。泰州市委常委、靖江市委书记刘建国介绍,靖江市在园区成立了办事处,负责园区范围内的社会事务管理和开发建设的协调工作,为园区开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国土、水利、规划、建设、环保、法院、公安等有关部门在园区成立了专门服务机构或派驻专门工作人员,为园区开发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
开创城市建设新模式,政企联手共建靖江滨江新城
靖江江阴两岸联动开发四年来,一大批江阴企业跨过长江来到靖江。它们不仅在靖江兴办工业、服务业项目,也参与靖江的城市建设。
靖江市市长陈明冠介绍,2004年10月,靖江市政府与全国最大毛纺企业、江阴市的阳光集团签订联动开发滨江新城区的协议,双方共同出资成立滨江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计划用五至十年时间,投资49亿元,建设13.86平方公里靖江滨江新城。这在全国开了政企合作建设城市的先河。
架起“学赶苏南”的桥梁,加快“后来居上”的步伐
接轨苏南,融入苏南,一直是靖江人的梦想。如今,顺应跨江联动开发的滚滚潮流,靖江以主动积极姿态,借势深度融入苏南。
在联动开发中,靖江人的思想观念逐渐与苏南接轨,想发展、求发展、干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靖江江阴两地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靖江江阴城际公交车也从原来的一条线路增加到两条线路,往返大江南北的两地市民平均每天达3500多人次。去年1月24日,江阴靖江联动开发协调委员会宣布: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进行干部人事的“跨江联动”,两市各派两名干部到对方担任副市长一职,挂职时间两年。刘建国说,两岸联动开发已不再仅仅局限在共建园区这个层面上,而是全方位联动,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可以让靖江近距离学习江阴经验,进一步推动跨江联动和靖江发展。王平何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