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七届二次全委会昨天在南通举行分组讨论,在几个小组的讨论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代表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问题:纯文学刊物的生存困境。
多数刊物面临“断奶”
在讨论中,很多作家都提到了纯文学刊物的生存问题。目前国内纯文学刊物大约有300家,有代表性的仅几十家,大多数已“断奶”,被直接推向了市场,但发行量均不乐观。一位作家代表告诉记者,完全靠发行的话,根据一般文学杂志的定价,至少发行量要在5万份以上,才能做到不亏损,但目前发行量在5万份以上的纯文学杂志,也只有《十月》《当代》《收获》等几家而已。
绝大多数省级文学刊物都在1万份以下,不少刊物才三五千份,更差的只有一二千份。
收支根本无法平衡
海南作家崽崽表示,国外有50多家图书馆订有海南著名文学刊物《天涯》,这足以说明刊物的质量,但《天涯》目前发行量只有1万多份,收支根本无法平衡。坚持品位的同时,经济上的捉襟见肘使得刊物生存困难重重,更谈不上什么发展了。哈萨克族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指出,有些文学杂志走上了媚俗的道路,有些为了生存“谁给钱就发谁的稿子,刊物的品位格调全没有了”。山东作家王兆山说,文学刊物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文学发展的瓶颈。文学刊物不仅仅是普通的刊物,更是培养文学新人、繁荣当代创作的主要平台,很多基层的作者全靠文学刊物发表作品,很多有名的作家也都是从在文学刊物上起步的,文学刊物的困境势必也将引发文学人才的断档。
不能简单推向市场
作家们表示,艺术性很强的纯文学刊物在与一般生活类、时尚类、文摘类刊物同样面向市场时,竞争力肯定是较弱的,以中国作协为例,其旗下《人民文学》和《诗刊》的发行量就比不过《作家文摘》。对于纯文学刊物,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扶持。有作家提出,中国作协应该发起一次全国文学期刊总体调研,从根本上了解纯文学刊物的生存状况,找出解决的办法。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仅各地作协,中国作协同样存在旗下纯文学刊物的生存问题,但这个问题很复杂,并非立刻可以解决,有些文学刊物还是不错的,希望可以有经验借鉴。本报记者夏琦
《十月》《收获》等杂志的发行量仍在5万份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