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香蕉业几遭灭顶
起因是个别媒体“蕉癌”不当报道
新华社海口4月11日电(记者卜云彤赵叶苹)一个以讹传讹的“蕉癌”事件,短短半个月时间,使海南香蕉种植户损失惨重,海南香蕉产业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广东某媒体3月13日报道广东香蕉发现巴拿马病,由于难以治疗,被称为“蕉癌”。报道随后被有意无意误读延伸为“吃香蕉会致癌”,运销商也借此打压香蕉价格,导致海南香蕉大量滞销,价格暴跌。
在一个以讹传讹的消息面前,海南香蕉产业为何如此脆弱?导致“蕉癌”事件的原因很多,如果从生产环节来审视,我们就会发现,蕉农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低下,是导致他们损失惨重的重要因素。
海南蕉农是此次“蕉癌”谣言的最大受害者,他们主要吃亏在信息不灵,不了解消费市场的信息,从而被“蕉癌”谣言牵着鼻子走,在与运销商的价格谈判中完全丧失了主动权。这说明,市场陷阱密布,瞬息万变,而农产品绝大多数是鲜活产品,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要使他们不仅懂得科学种田,还要懂得市场,及时掌握各方面的市场信息,懂得农产品价格谈判技巧,识破各种市场谣言和陷阱。要以现代科技培育新型农民,提高他们应对市场风险的知识和能力。
海南的香蕉产业,虽然有不少种植大户,但从整体上说,还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这种分散种植方式不利于应对市场风险。“蕉癌”事件中售价最低、损失最大的就是那些香蕉种植规模较小、势单力薄的农户。这说明,必须加快培养种植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他们的科技和经营实力,才能抗拒市场的狂风巨浪。
“蕉癌”事件也警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政府部门加快转变职能,改变作风,做好服务。海南有关部门在此次“蕉癌”风波中,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动作还是显得迟缓,直到香蕉地头收购价格异常暴跌10多天后,才举行正式新闻发布会澄清谣言,这样的举措只是亡羊补牢。这说明,政府部门加强农产品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同时,积极推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