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报报道商报记者王薇报道在南京某大银行的营业厅里,显著的位置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分别罗列着生命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等多家公司的银保产品。然而在记者等候的50多分钟里,仅有一位女士上前询问,听说收益一般,也就作罢了。
业内人士分析说,银保产品刚推出,几乎上演了疯狂抢购的局面,各家公司由此纷纷抢驻银行。然而,哄抬手续费和产品同质化竞争几乎让“银保”沦为鸡肋,保户们也对其丧失了曾经的热衷。
哄抬手续费成潜规则
“业内已经有了不成文的潜规则,高昂的手续费和额外承诺的激励费用,让保险公司喘不过气来。”业内人士这样向记者形容,“如果说中国寿险业这驾马车正飞速驰骋,那么银行保险就是其中跑得最卖力的一匹马。随之而来,银保产品的代理手续费用节节攀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1年,5年期趸缴产品的手续费不足保费的1%。而现在,相同产品手续费则高达3.5%左右。近期陆续面世的期缴产品,手续费按年提取,总水平比趸缴产品还要高。过高的手续费削弱了银保产品的成本优势。“银保已经成为保险公司的鸡肋,食之无味,可能还有点苦味。”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说,“保险公司可能因为手续费太高而退出,引起市场大起大落,不利于行业稳定发展,也会对保户的利益造成影响。”“表面上,保险公司向银行缴纳的手续费是3%,其中已经包括了给柜面销售人员的销售奖励费。但是,由于一个银行代理网点可以销售多家公司的产品,柜台人员的推荐对客户的选购非常重要,因此保险公司往往用请吃饭、出国游、送消费卡等种种方式激励银行销售人员。”南京某寿险公司相关人士称,一直以来,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出现了一个怪圈:即重发展、轻理赔,重保费、轻效益,重规模、轻管理,重形式、轻服务。这种短视行为,必将给保户带来影响,断送银保的前程。该人士还告诉记者,一些银行为了短期利益,以网点为筹码,向保险公司漫天要价。保险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网点资源,不得不哄抬手续费。“这不仅加重保险公司的负担,更让消费者存在消费危机。”业内人士坦言,在佣金刺激下,误导消费的行为会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隐患。产品同质化严重为了方便读者比较,记者将某银行代销的保险摘抄如表一。单从表一所列产品来看,我们就不难了解,目前市场上热销的银行保险产品都是分红型产品,其功能、特点十分相似,只是名称不同、现金价值或红利稍有差别。“银保产品不仅自己同质化,而且与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同质化。”业内人士坦言,产品的严重同质化,极易引发恶性竞争,且无法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限制了银行保险业务更好地发展,更让保户们的利益受到了侵害。目前,银保业务又开始出现下滑态势。银行保险业务量的忽上忽下,说明银行保险产品同质化,不仅是导致保险代理增长乏力的根源,造成了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基础不稳固;而且不可能长期维系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持续稳定增长。这些情况开始让银保双方认识到,银行保险代理业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由过去的“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与保险公司进行股权合作,将给现有的银保业务带来全新的面貌。“届时,银行将与保险公司共同开发产品。借助银行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将从投资型到纯保障型,无所不有。因为银行与保险将共享银保产品的收益,两者之间不再只是代理费收支的关系,银行有动力也有能力进行类似目前个险产品的销售。”(编辑 墨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