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经济圈,关键在找到自己的位置
■重庆直辖十年之“一小时经济圈”系列报道■本报记者 童辰 张乃玉
对话嘉宾:
中共重庆市潼南县县委书记 向和平
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 余斌
日前,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余斌赴重庆调研,期间会晤了潼南县县委书记向和平,他们谈及不久前重庆关于“一小时经济圈”的战略。
城市化、工业化是当前一个全国性的课题,相信两位的谈话对读者诸君多少有些启示,故择要贡献给大家。
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关键在城镇化工业化
余斌:1990年代末研究“十五”计划的时候,提出了城镇化战略。它有两个基本内涵,第一个内涵,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比比较大的国家,城镇化就要让大量的农村人口走向城市,提高城镇人口的占比;第二个基本内涵就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形态?答案是要发展城市群、城市带。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实践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
因此,“一小时经济圈”,我认为是重庆最有潜力的一块,放大重庆核心城区,拉动周边对重庆下一步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看了看地图,一个小时能到你们那里吗?
向和平:能到,今年年底高速通了以后只有83公里,快速铁路开通以后40分钟就能到。
余斌:那基本上是在有效辐射范围内。
向和平:整个“一小时经济圈”涵盖23个区县,标准大致是一小时通勤半径。实际上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关键是在城镇化、工业化。
余斌:工业化更基础。
最主要的是每一个地方应该寻找自己的优势
向和平:是,招商引资主要也是工业。
主城九区工业基础相对好一点,但是集中度又不够。都有自己的地盘,都有自己的责任。相互竞争,这种竞争有时促进了发展,有时它也抑制了发展,同样一个项目,你出一个优惠政策……
余斌:他更优惠。
向和平:是。前不久我们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企业把两个地方的党政领导请到两个宾馆住下来,然后就两边谈——你这边怎么样,他那边怎么样。我们当时的感觉,有点像两个弟兄打架,打得头破血流,旁边有人观战,然后战利品被观战的全拿走了。
余斌:最主要的是每一个地方应该寻找自己的优势,比如轻工业产品,你形成一种产业集群或产业集聚以后,客商到你这儿来就有竞争优势,到别的地方就可能没有。自然的人家就不会跟你抢了。
东部地区过去就是这样,像昆山和上海的竞争曾经也很激烈,现在慢慢降温了。
向和平:“一小时经济圈”的打造关键看怎么加强宏观指导和调节,在产业布局上提高效率、减少扯皮打架。
从四个方面打造重庆主城大后方
余斌:你有没有感觉到东部的产业往西部转移?
向和平:有,但是交通是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实际上,我们以前的谋划,跟重庆打造一小时经济圈的决策有点不谋而合。下一步,我们打算集合社会各界的智慧,进一步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潼南有自己的优势,潼南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县,去年我们蔬菜的种植面积达到了40多万亩。加上劳动力资源丰富——有57万劳动力。结合这些,我们去年已经提出来一个“四地”的打算。
一个就是建立主城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地。在产业选择上主要是给汽车、摩托车等主城的优势产业配套,像我们现在搞的瑞成铜业、汽车钢圈、保险杠、齿轮等,都是给主城汽摩产业配套的。
另外还有一些小农机厂,它有一种微型抽水机,放在摩托车后面就可以带走,然后把它装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就可以抽水。这在农村非常适用的。
第二个就是建设重庆无公害蔬菜基地。无公害蔬菜,主要是“两荤两素”,一共四样,我们也叫它“四个百万工程”。
“两荤”,一个是猪,潼南是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我们准备再用几年时间把生猪发展到一百万头,已经上了一百万头的生产线;第二个养野鸡,争取三五年发展到一百万只。
“两素”,一个是无公害蔬菜,争取做到一百万亩——潼南的蔬菜在重庆是非常有名的,在比较大的批发市场里面,凡是潼南的蔬菜都要贵一点。另外就是食用菌,准备发展到一百万平方米以上。
四个百万工程,概言之就是重庆市的菜篮子基地。
第三,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强培训,建成主城劳动力的一个供应地。
第四,结合潼南的人文优势和现有的旅游资源。比如,潼南有重庆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民居群,把潼南打造成主城区市民的观光休闲度假地。我们的希望是,主城区的居民一想到吃,一想到玩,就会想到潼南。
长远的和眼前的
余斌:这四个方面,工业好像要弱一些。
向和平:工业是另外一个范畴。潼南的工业现在是五大块。化工,预计到明年年底有15亿左右;纸业,主要是包装用再生纸,包括重庆摩托车的包装盒,到去年有5个亿;另外茧丝这一块有3万绪的缫丝能力;服装,主要是羊毛衫,我们规划了两个平方公里的一块地,已经开始起步。
余斌:去年财政收入大概多少?
向和平:去年少,才达到1亿6千多万,工业经济相对薄弱。解决财政困难还得靠其他项目。
地处成渝结合部,要么高地,要么洼地
余斌:听说你们原来有个想法,要把潼南做成一个大市场。
向和平:对。有两个想法,一是蔬菜集散地,建一个蔬菜批发市场。
第二,潼南地处重庆、成都两大城市中间,可以承接到两个地区的产业转移,通过两个特大城市来找到我们自己的位置。近期最有可操作性的,是建起一个市场高地,准备引进市里一些大的物流企业。
余斌:你弄得好,可以接受两边的辐射、两边的产业转移;弄不好可就变成两个大城市中间的洼地了。
向和平:这正是我们要去研究的。
学义乌,产业集群是最关键的启示
余斌:关于这个,我谈一点看法。过去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无论是吸引外资还是接受产业转移,主要是看重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设施的硬件问题。另外,看地方政府的素质好不好,能不能交上朋友,不能交上朋友他也是不会干的。
现在基础设施方面,地区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小的。从优惠政策看,地方政府可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小了。能不能交上朋友,也只是个人之间的感觉。
现在企业更多考虑无外乎几个方面:
第一,把这个点设到这个地方以后,可以辐射周围的市场,就地销售,节省成本。第二,放到这个地方更接近资源的采运。第三,就是产业的配套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集群。如果我把这个点放到这个地方,周围能给我提供很好的配套,让我能够节省很多成本。
向和平:这个义乌表现得非常突出。
余斌:是啊。你看义乌生产袜子的地方,三个县交界,“三不管”,社会治安最差, 1990年代成立了一个镇,现在是全球一年一个人两双袜子的产量。
向和平:占了世界产量的2/3。
余斌:什么都没有,既没有袜子的资源,也没有袜子的市场,却变成了全球的袜子生产基地。因为大家都在这生产袜子,技术交流、设备原材料采购都很容易。而且他还面向全球市场。
所以,企业如果是离开这个地方以后到别的地方,无论给他多少优惠,他都没有在这个地方有竞争力。
有一条是非常重要的,你跟周边地区相比最具竞争能力的产业是什么?找到它,重点投入扶持,让它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
如果你能有一到两个在全国叫得响的产业,你这个地方就起来了。
不光一个企业做这个产业,整个城市都做这个产业,那就很容易形成全球性的市场。
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对23个县区来说,每家都要深入研究:我的产业定位是什么,我在一小时经济圈里头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样才能把整个地方发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