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闻名专栏每日新说
刘宏伟
宝坻区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在半年时间里,走访了100多个村子2000多户农家,搜集到1000多件农具。这些已经被机械化淘汰的农具将陈列在博物馆中,给现在的人看,也留给将来的人。
把农具运进博物馆,把废物变成文物,看起来轻而易举,其实并不简单。这需要一双慧眼,这双眼看到时代在悄无声息中的巨大变迁;也需要一份感情,这份情扎根在田间地头,萦绕在农民中间。文化局的工作人员今天感谢老农的赠予,明天必将接受老农和老农后人的感谢,因为他们留住了一段历史,抢救了一种文化。
这种乡土文化是农民的骄傲,它记载了劳动的智慧,展示着勤奋的美德。农民有自己的劳动方式,也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历程中,无论是物质生活的提高,还是精神生活的进步,都不能背离乡土文化。前不久某地农村改造,打造形象工程,让农民住进了小别墅,结果农民为高额贷款所迫,只得卖了别墅还贷;还有某地一个大款为村民谋福利,把平房拆掉盖了别墅,虽然没有贷款压力,却闹出了笑话:很多农民因为坐不惯马桶,又不好意思弄脏院子,只好跑到村外去方便。
对此,我们不应嘲笑农民,而应嘲笑那些脱离实际的人。农村不是不能建别墅。农民也不是不能住别墅。但这需要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如果硬来,那就不是建设新农村,而是建设空中楼阁了。
改善物质生活应看人下菜碟,改善文化生活也一样。有的地方搞文化下乡,舞蹈和美声唱法不受欢迎,但是一唱评戏农民就大声叫好。已故相声演员马季以歌颂相声著称,但是有一年到故乡宝坻演出,却说了一个极其生活化的小段,很多人今天说起马季,总不忘这个段子:“从前城里人用纸擦屁股,村里人却只能用土坷垃;现在村里人擦屁股用上纸了,城里人却用纸擦嘴了。”虽然不怎么雅,却源自真切的生活,这样的段子,农民喜欢。
为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帮助农民科技致富,很多地方都在尝试建设新农村图书室,送书下乡。这时候,送什么书就很关键了。前些年,甘肃某地农村接受图书捐赠,结果大量书籍都毫无用处,因为那些书都是有关荔枝、香蕉栽培种植的,在西北根本用不着!而本报今天报道的一位蓟县农民,用了5年时间,把自己20多年的养猪经验写成一书,准备出版后分发给乡亲,这才是务实有效的。新农村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梦想,而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为了这种现实,我们必须将新农村观念植根于乡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