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我认为之连岳专栏
套句大俗句式:王小波是行动,而不仅仅是知识。
王小波说的是常识,可能很有人因此小瞧他,因为常识总不如深奥的体系来得吓人。由此顺推,许多人说他的杂文价值低于小说,甚至说他假如不写,不至于累死的,这种鬼话也有人用在鲁迅身上。
| |
王小波在杂文里说“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然后他就开始。这是王小波行动的力量,而不是他说的常识多么了不得。这就是知行合一,是逻辑上经得起推敲。常识执行起来相当艰难,不自觉当中,你就背离了常识,以热爱王小波的姿态去反对王小波。
十来天前,有个杂志做王小波专题,采访了我,问了我一些饮食起居、十年生活的流水账。说完后仔细一想,冷汗都出来了,五年前我犯过这种错误,现在仍然是个蠢物。在王小波死的这天,我们应该做的是把王小波的价值说清楚,让喜欢他的人更多一些,而不是一些追名逐利的厚脸皮人物(我是指自己)出来献丑,那些还没有喜欢王小波的人一看,冷笑一声,王小波不是自由派吗?这些号称热爱他的人,个个急不可耐,只只獐头鼠目,还自以为POSE摆得好,看来王二也不怎么样嘛。我要求撤稿,杂志也答应了,可是后来还是私自上了稿件,这是最让我沮丧的一件事,好像喜欢王小波就是为了每年祭日跳出来毁他一道。我自认为懂王小波比较多,可照样犯常识性式的错误——常识要做起来,是多么难的事情。
王小波最大的价值在于他证明了怎么想就应该怎么做,文章与智力不是用来玩两面派的,也不是说花了好骗人。王小波自己做数学题挺高兴,他就会告诉别人,数学多么好呀,变聪明多开心呀;他读普希金读得尽兴,他就会告诉别人,诗多么好呀,能写优美的句子多么开心呀。在我们这儿,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赞美智力与知识。十年后,我们知道王朔也在家攻读中学物理课本,搞文字试验,勤奋上进,可他一开口说话,听众仍然觉得,是呀,读书挺傻的,当知识分子就是要被羞辱,而不会北京方言,没生在部队大院,文字就没有希望了。这就是与王小波背道而驰的知行背离。前者希望大家都聪明,后者只愿自己独享聪明。所以在今年,死王二打败活王朔,不是没有由头的。
王小波现在有了许多标签,我觉得他都配得上,这些标签在别人那里始终只是标签,写的人自己都不信,在他这儿,我们就被说服了,而且想变成自己的生活,知道“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就不该老板哼一声就被吓出屎来;知道王小波让我们放弃愚蠢的念头,就不该骂不同意自己的人为“愚民”,只能怪罪自己道理说不透;知道王小波是个自由主义者,就该明白他只有朋友和敌人,而没有粉丝;同意王小波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那么你就不能实践成“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失意的世界”。
王小波不是谈资,他是陪你长大的兄长;王小波不是车头招摇的商标,而是看不见的引擎。(作者系专栏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