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给门牌管理带来新课题本报记者钮怿王宝来
本报4月1日刊登的《门牌号混乱,路人频“吃药”》引起了公安部门的积极反应。据了解,作为主管部门,本市公安系统为规范门牌号码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仅去年一年就整治、补缺了11万块门牌。
经济建设在不断翻新城市面貌的同时,也给门牌管理带来不少新问题。不同的利益主体对门牌有不同的需求,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已经成为门牌管理的新课题。
规范化VS个性化
公安部门曾对本市142条道路门牌进行抽查,结果发现,除了城市建设、道路规划不合理会让市民找不到门牌之外,人为造成门牌号码不规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有些重新装修过的银行、证券营业部、超市、学校会出现“缺牌”的问题;有些单位门牌号码的位置极不规范,要么被水管挡住,要么低于1米,令路人非得花上一番功夫才能找到;还有一些单位出于“形象”考虑,偏爱自制门牌……
记者了解到,在各种不规范的门牌中,“个性化”门牌是最难管住的。
本市公安部门曾在整治活动中发现了一批五颜六色、式样新奇的门牌,比如:有的商铺门牌是黑色的,有的红木家具厂用红木做门牌,有的银行酷爱银色的门牌,还有的商家干脆把门牌做成了铜钱状。这些单位大多以“和本单位建筑装修风格不协调”为由,拒绝使用统一的门牌。公安部门表示,根据《上海市门弄号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门弄号牌样式,由市公安局会同市地名办确定,由市公安局统一监制”;“个性化”的门牌虽然美观了自己,但却影响了城市的规范化管理,违背了相关法规。
空间VS顺序
在城市发展提速的时代,起新楼、拆旧屋的速度格外快。而对于门牌号码管理来说,面临的难题也格外多,“留号”还是“不留号”,就是其中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
以文汇报报道过的宜山路南丹路路口为例,隔路相邻的两栋建筑要差整整100号。公安部门介绍,根据规定,“相邻建筑物间距超过4米的,应当留出备用的门弄号”,这留出的100号资源正是为今后准备的。
“留号”的规定,为城市发展预留了门牌空间。但是,对于行人来说,“留号”却会打破门牌号码的顺序感。对此公安部门解释,城市发展最终会把预留的门牌资源“消费”掉,“空间”与“顺序”之间的矛盾会自然消失。
路人VS居民
公安部门曾多次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门牌混乱现象进行整治,结果发现,面目一新的门牌号码虽然给路人带来了方便,但也给当地居民造成一些麻烦。
以宜山路408号的“南宜花苑”和在这里破墙开店的5家商铺为例,换上新的门牌号码,意味着居民要去办理户口本、身份证、房产证、保险、房屋按揭、社保的变更,商铺还要变更工商登记、税收登记证等等,此外还要支付各种证件的更换费用。既要让路人能够方便地找到地方,又要照顾到当地居民的利益,如何才能协调好不同人群的利益?公安部门表示,目前暂时用“408-1”、“408-2”这样的编排方式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