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 廖卓斌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游星宇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杜翠
每个月的10~15日,正值不少单位“出粮”,这几天银行里又排起了长龙。再加上最近股市持续升温及央行加息,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炒股热和转存热,大量倒腾账户的市民涌向银行,使得银行排长龙的情况愈演愈烈。
4月1日,外资银行抢滩中国市场的大幕已正式拉开,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形势下,上海、山东等地已纷纷采取行动。本月12日,山东银监局明确要求,银行“长队”以及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必须尽快改善,各银行不得擅自缩短营业时间或者在午休、公休日缩减营业窗口;13日,上海市金融工委和金融办就解决排队问题召开银行行长会议,16家银行负责人出席并承诺改进,有关政府部门还决定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如果银行改进不大,将进行处罚。
市民投诉
存笔钱就花了两天时间
昨天,市民崔先生致电本报称,这两天他去某银行办理一笔个人存款业务,没想到花了两天时间,排了3个多小时的队才办成。
据了解,4月10日下午4时左右,崔先生带着3万元现金到中山八路某银行办理存款,取号后他坐在银行的椅子上等了一会,突然觉得内急,于是去了银行500米外的公厕。但解决完“内急”却发现银行保安正在拉闸,一看表已经5时了。崔先生拿出叫号纸跟保安解释,说自己出来上个厕所,现金带在身上不安全,希望能当天存进银行。但保安却说什么也不让崔先生进去。
无奈之下崔先生只能回去,并于次日早上9时多再次来到这家银行。拿到79号叫号纸外,崔先生才发现银行8个窗口中只有一个窗口办理普通现金业务,其它窗口要么办理对公业务,要么只对VIP客户开放。就这样,崔先生一直等到中午12时多才轮到自己,足足等了3个多小时。其间他曾向银行的大堂经理提出抗议,并多次打电话到银行的客服热线投诉,但均无人回应。
排队排到人发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众多排队等候的储户显然都有打“持久战”的准备。造船厂的退休工人陈伯就已经习惯了排队取钱,每个月10日出粮,他都会约上两个老同事一起去银行,边等边聊天,倒也不觉得无聊。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小吴,每个月都会找个周末去银行往家里寄钱,每次他都会事先买份报纸,排队时可以看报纸,还可以给女朋友发短信,自娱自乐。
等号,排队;等号,排队;周而复始……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这么能忍。报端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新闻:天津一位老人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因为排队憋尿太久,竟然被尿憋晕,幸亏医院抢救及时才脱离危险;2005年底,广州一名七旬老妇在工业大道一家储蓄所历经了40分钟长时间的排队后,突然倒地猝死在业务大厅。
有调查表明,等待过程如果时间较长,43.2%的受访者会变得非常焦虑。等候超过10分钟,人的情绪就会开始急躁;超过20分钟,情绪表现厌烦;超过40分钟,就成了恼火。
去年12月28日,深圳彩田路一家银行内就上演了如此一幕:一名年轻男子在排队一个多小时后,竟然“霸占”柜台慢吞吞存钱,每次只存1角、5角和1元钱,一个多小时总共存了34笔款项,总额却只有100多元。该男子“化整为零”的存款行为居然是为了宣泄怨气。
这一位的表现更加激进。今年3月8日,深圳罗湖区一男子在银行排队时突然走出队伍,冲着一边的银行保安说:“既然你们这样(让他长时间排队),我也要整整你们。”说完该男子走到大厅左边的垃圾桶前,神态自若地脱下裤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撒尿。
记者取钱体验
嫌人多奔走数家银行
忍怨气排队个半小时
连日来,记者在两家大型银行的几间营业网点10次排队存取款,其中在某银行天立支行,取笔钱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切身体会了市民的排队之苦。
4月9日中午12时25分,记者拿着一本普通存折,来到位于海珠区上渡路的某银行上渡支行,在叫号机上拿到1175号,叫号纸提示等候人数为39人。此时银行的4个窗口中只有3个在办理业务,一个窗口挂出了“暂停服务”的牌子。看到记者着急取钱,一个工作人员提醒记者用卡到柜员机上取款,如果没有不妨到附近两家银行去看看。
记者离开这家支行,步行十多分钟,于12时39分来到附近的某银行丽景湾储蓄所。这次拿到的叫号纸是265号,前面还有95人等候。
记者不愿等待,又来到相隔一条马路的某银行天立支行,此时已经是12时55分,取了张叫号纸,上面显示是1276号,前面尚有98人。连续走了3家银行,结果是一家比一家人多。无奈之下记者决定先到附近吃午饭,晚一点再回来取钱。一个小时后,记者再次回到天立支行,发现窗口还在办理“1256”号和“1257”号业务,直到14时23分才轮到记者。单在一家银行排队取钱就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若加上上午奔走于其它银行的时间就更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