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禁”肯定会带来新的矛盾。关键在于相关部门耐心而灵活的管理能否跟上,使路边摊得以持续
近一段时间,城市管理中有两个话题引人注目:一是是否解禁路边摊点,二是是否解除住宅禁商。两方面的解禁,都与城市工商、城管、税务、环卫等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有关,也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有关,因而引起广泛关注。
大城市不只是商业巨子的舞台,小商人也应能在繁荣中找到生存发展的立足之地 从古到今,城市都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
路边摆摊的小商小贩以低成本、薄利润经营,可以增加就业取得收入,而其提供的服务和商品又能以价廉物美的形式满足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活需求。阻碍这种经营活动,有如双刃同时削弱商贩与普通家庭的福利水平。小商小贩如此,对于在住宅营业的商业企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城市住宅转为商业租用,可以大量节约租金成本与管理费,最适合于起步不久的小型企业,使其能以低成本形式正常开业、运转、纳税与增加就业。因而,解禁制度意味着增加就业,活跃商业,于公于私,都善莫大焉。
如果只有“解禁”,而没有规范有效的管理,反对解禁的诸多理由都可能成立 现实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多数居民同情小商贩,希望管理者容许其街边摆摊;可一旦小摊摆到了自己住家附近并带来卫生、噪音等负面影响时,居民又往往反过来要求取缔或驱赶到别处去。
这提醒我们,解禁只是一个开始。好的政策应该一以贯之。如果只有政策解禁和放宽准入,而没有政策上的引导与规范管理,反对解禁的诸多理由都可能成立。小摊贩有可能带来交通拥挤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住宅经商有可能带来消防、治安等管理困难,甚至使小业主与居民发生矛盾。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在放宽准入的过程中规范准入。
比如针对路边摊点,可以采取限定地段、限定时间、限定类别的形式容许不同形式的小商小贩经营。对不占用太多公共空间、服务半径有限的小报摊、小烟摊、小修理摊等,应规划在社区内或者社区附近成为常设摊点;对交易人数众多的商摊如菜摊、水果摊,可以指定离开城市主干道一定距离的划定区域进行交易,也可以划定专门时间交易。在放宽摊贩经营的过程中,城市的环卫、治安等部门应该加强后续管理。住宅经商也是这样,可以通过充分协商、细化规则来实现,追求双赢、互利的市场化协商模式。
“开禁”后管理是关键。管理不能怕麻烦,要有充分的诚意和智慧 不可否认,降低准入门槛、解禁小商贩等肯定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但更应当明确,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加以解决的。许多国家已总结了很好的经验,国内一些城市也进行了探索。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是不是有足够的耐心和诚意进行管理,在遇到管理难题时愿不愿动脑筋加以解决。
因为越是小商贩、小企业,越容易和城市的其他方面产生大量繁琐的、细节性的矛盾,需要管理部门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和物力。如果管理部门嫌麻烦,一个一个解决具体问题当然不如“一禁了之”来得痛快。如果管理部门只想着一劳永逸,化解不断涌现的矛盾当然不如一开头就取缔省事。我们常常强调城市管理要“科学化、人性化、精致化”。这些目标说来容易做来难,需要每一个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下真功夫。这应该是我们在呼吁“开禁”的同时要予以重视的问题。(周民良)(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安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