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千岁寒》封面
作家王朔作品集《我的千岁寒》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王朔复出后首部作品,一上市就受到广大读者追捧,迅速挤进本市各大书店排行榜前列。然而许多读者在看过该书后,却连呼上当,因为他们中很多人根本就读不懂该作品集中的主打作品《我的千岁寒》和白话版《金刚经》。对此,王朔接受采访时表示,那些太年轻、对生活满意、赶时髦的有钱人就不要看他的小说了,这本书是专写给高级知识分子看的,看不懂的人就别看。
《我的千岁寒》策划人路金波表示,王朔的《我的千岁寒》渗透着他的三种世界观,不了解王朔思想轨迹的读者和没有宗教修养的人阅读该书会障碍重重。
读者
读不懂《我的千岁寒》
《我的千岁寒》于4月1日在上海举行首发,4月3日在北京地区全面上市。综合北京各家书店数字统计显示,该书在市场上已经取得很好的销售业绩,截止到昨天,北京图书大厦共售出900册,王府井新华书店共售出700册,中关村图书大厦售出600册。尽管其零售量可观,但与易中天的《品三国》(下)、于丹的《于丹<庄子>心得》等畅销书相比较,还是有不小差距。
昨天,记者在北京图书大厦《我的千岁寒》售书专区看到,一些读者正在购买《我的千岁寒》。在记者随机进行的采访中,许多读者表示既然是王朔的新书,那么无论如何也得买一本作为纪念。一位周姓读者表示,他是王朔的忠实读者,一直期待着他的新书出版,“今天我一下子买了六本《我的千岁寒》,准备送给我周围喜欢王朔作品的朋友们看。”尽管他也坦率地说看不懂他们熟悉的“老王”的作品了,但“无论他将来风格会怎么变,我们都支持他”。
与这位铁杆粉丝相比较,有些读者倒显得盲从。“听说大家最近都在议论《我的千岁寒》,冲着王朔的名气我也买了一本来看。”一位李姓读者说:“但是买后我就后悔了,这本书太难读了,《我的千岁寒》和白话版的《金刚经》我怎么读都难以读懂,如今倒成了我睡前的必读物———它可以起到催眠的作用。”与这位读者持同样意见的读者不在少数,他们认为王朔在书中前言不搭后语、艰涩的表述成为他们阅读最大的障碍,在反复阅读无果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选择放弃。
也有的读者显得很认真,外企职员甄小姐说,“看《我的千岁寒》我最欣赏的是他的文字,感觉王朔太有才气了。至于他讲出什么样的故事,你要慢慢阅读,反复体会,更多时候要靠自己去悟了,不同阅历的人其阅读的收获自然就不同了。”
基于上述各种阅读情况,在百度贴吧上,有网友总结说:读懂千岁寒的人是可爱的;读不懂千岁寒的人是可贺的;不读千岁寒的人是可喜的;不懂装懂千岁寒的人是可耻的。
作者
建议不要盲目购买
据王朔介绍,《我的千岁寒》取材《六祖坛经》,本来是给张元写的,历经三版,认识每提高就重写一遍。《金刚经》北京话版则是非典期间写的,即以北京话将《金刚经》重新翻译一遍。此外,新书里还有《宫里的日子》,王朔自评这是“根据《资治通鉴》改编的小武的故事,不完全是史实,有些废太子李承乾的行举被‘按’在高阳身上”。新书也收入了他为徐静蕾写的电影《梦想照进现实》的小说版。
对于多数读者读不懂的中篇小说《我的千岁寒》,王朔自认为是他的得意之作,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他还反复强调这部作品让汉语有了时态,是专写给高级知识分子看的。在此前上海举行的新书首发式上,王朔不仅没有极力推荐自己的新书,反而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购买,“买书是一个愿打愿挨的事儿,我建议所有的读者,你最好先看一看内容再去买。我不信,你们一遍能看懂。”对于新书风格与以往作品的不同,王朔解释说,他刻意把过去自己熟悉的东西全部砸碎,如此才能绝处逢生。
策划人
看不懂用不着自责
对于广大读者反映看不懂王朔新书的情况,《我的千岁寒》出版策划人路金波一点也不奇怪,“不用说普通读者了,就连我至今都没有弄懂王朔在小说中究竟说了些什么。”路金波说,《我的千岁寒》的情节是破碎的、片段式的,要想从中看出个什么故事来恐怕很难,“但读者从书中感受到王朔文字的魅力,可以说王朔在小说中把文字发挥到了极致,细细把玩体会,其味道便会自现。”他认为,读者看不懂小说并不用自责,“看不懂没有关系,王朔说了,《我的千岁寒》是给那些真正有水平的知识分子和假装知识分子、并爱慕虚荣的文化人看的。”对于这部晦涩的作品,路金波信心十足,他说《我的千岁寒》上市以来反响很好,他的期望是能发行到50万至70万册。
评论人
王朔转型代价沉重
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我的千岁寒》是王朔转型之作,“王朔此前的作品介于雅与俗之间,这次他勇敢地向前跨了一大步,将作品向着纯文学的方向靠了一大步。”他指出,由于《我的千岁寒》是王朔转型期“化合”的产物,因此读者读不懂自在情理之中。“由此可见,他转型的代价也是沉重的。”白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