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职务消费,是指处在某一个特定职务上的公务(人)员在履行相应的职务时的消费。长期以来,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私客公待、公款旅游等不正之风屡禁不绝,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国家大量财富,导致各级政府行政费用连年攀升,不断膨胀
职务消费的核心是财政制度问题。
| |
职务消费的公开化是克服其弊病的根本途径。凡是信息不对称的地方,就难免滋生腐败。职务消费的隐性化、不透明,必然会导致其成为“灰箱”,最终变成黑洞。欲堵住这个黑洞,就必须要走阳光行政之路,打造透明政府,让职务消费接受公众的监督
日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反腐的一项措施,国家将出台官员职务消费标准,规范官员的各类在职消费;包括豪华办公楼在内的楼堂馆所等今年“两会”议论的焦点问题,国务院正在制定审计管理办法。这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职务消费问题的严重性。
职务消费,是指处在某一个特定职务上的公务(人)员在履行相应的职务时的消费。社会关注的职务消费主要是政府机关中的职务消费,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职务消费领域积累了很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灰箱”。长期以来,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私客公待、公款旅游等不正之风屡禁不绝,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国家大量财富,导致各级政府行政费用连年攀升,不断膨胀。最近28年里,我国公务员的职务消费增长了140倍多,所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也从1978年的4%上升到2005年的24%。而在国外,行政管理费一般只占财政收入比重的3%-6%。观之当今社会,职务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职务消费供给制仍在较大范围存在,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公务员职务消费及福利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实行供给制。具体表现在领导干部和其他公务人员的住房、公车、电话等通讯工具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的实物配给,差旅费、招待费等的实报实销也体现着供给制的特色。随着职务消费货币化的推行,这种供给制逐渐削弱,但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并在较大范围依然存在。这种供给制一方面促使部门相互攀比,另一方面导致人们不讲行政运行成本,缺乏经济核算,从而导致行政低效率。
二是职务消费不规范,国家财政浪费现象严重。“公家的油,大灯头,点的点,流的流”。一些干部认为,反正是公家的,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公仆意识的淡薄,官本位思想的存在,使得许多干部讲排场,追时髦,互相攀比,挥霍浪费。一切开销均是打着“职务消费”这面大旗,导致了财政巨大浪费。
三是职务消费不透明,成为腐败的温床。有些干部,在职务消费中暗箱操作,利用职权,将职务消费变成了个人消费,将公务指向变成个人指向,使职务消费在某些方面已变为职务享受和假公济私的手段,以职务消费为名,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贪污侵吞。“白条收据假发票,吃喝玩乐全报销”。因此,职务消费被人们称为官员“不揣腰包的腐败”。
为何职务消费会存在如此之多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职务消费在制度上缺乏严格约束。我国行政职务消费一直由财政大包大揽,许多支出鱼目混珠、公私不分。因此,职务消费的核心是财政制度问题。财政是国家的生命线,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予以控制,才能保证财政资源的运用不偏离公众利益,否则必然产生浪费和腐败。所以,现有的职务消费的腐败是支配财力的公共权力“私有化”的结果。
二是职务消费操作中存在隐性化、不透明、不规范。这种隐性化、不透明的特征使得职务消费成为一个“灰箱”,为干部们的假公济私、中饱私囊提供了空间。而不规范的特征使得职务消费名目不断增多,会务接待费、差旅费、纪念品等等项目,都可以成功转嫁到职务消费中去。
三是公务员思想意识存在偏差。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长期封建社会形成的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思想在个别公务员头脑中根深蒂固。有些公务员公仆意识淡薄,服务理念缺乏,把自己同群众区别开来,通过大吃大喝、坐豪华公车、公费旅游等公务消费来炫耀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大搞攀比,盲目消费。
职务消费弊病如果不加以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国家财政的合理使用、政府效能的提高,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应该坚持“透明行政”,走“阳光行政”之路,让职务消费这个“灰箱”在公众视野之下难以立足。至于具体路径的选择,我们可以以“四化”为切入点,即做到职务消费的制度化、效益化、货币化、公开化。
职务消费的制度化是破除职务消费桎梏的一种前提保障,要求我们按照政府运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一套机制完善、运作规范、措施得力的管理制度。一种良好的、实施彻底的、监督得力的制度,可以规范职务消费行为走向合理化、科学化。
职务消费的效益化是职务消费改革的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收益分析理应成为一种普适原则。同样,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项目,职务消费的使用也应该遵循成本-收益分析的基本原则,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的财政支出才是可行的。效益化要求公务员在进行职务消费时要做一个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具备成本意识,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职务消费的货币化是破除其弊端的一个可行方案。所谓“职务消费货币化”,即按职务的需要,把在公务或商务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以货币包干的形式计入个人工资,无论盈余还是不足,全由支配者自己调整。这种做法可强化公务或商务活动中的成本和效率意识,强化领导干部在职务消费上的自律意识。我国当前已经在逐步开展,因此可以坚持贯彻实施之,并努力做得更好。
职务消费的公开化是克服其弊病的根本途径。凡是信息不对称的地方,就难免滋生腐败。职务消费的隐性化、不透明,必然会导致其成为“灰箱”,最终变成黑洞。欲堵住这个黑洞,就必须要走阳光行政之路,打造透明政府,让职务消费接受公众的监督。透明行政是政府法治性、公共性、服务性的具体体现,要求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依程序办事,总之,随着国家法治的完善、民主政治的推进,我们只有实行透明行政,强化公职人员的公正、公开、公平与服务意识,包括让职务消费在阳光下运转,才能达到职务消费的合理、规范、科学、有效。
(作者单位:中共宁波市鄞州区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