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阿迪爱长褂
通讯员 张力
本报记者 杨影 文/摄
像古人一样蓄着长至胸口、“李白”式的“飘飘美髯”,终年身着长马褂,使用老式怀表,与史书、古文、铜钱为伴……在宁波大学,一名22岁的大学生杨心珉连续4年以如此形象行走高中、大学校园中,拥有绝对的“回头率”。
“这有什么,我觉得这个样子就是适合我的,就是美的!”杨心珉丝毫不介意外界异样的眼光。“我不认同年轻人盲目追逐流行,”他说,从高三在杭州丝绸城买到第一件马褂开始,他就和流行服饰说“拜拜”了。这名热爱研习中国文化的大学生说,这样可以唤回一些对中国文化的记忆。
“美髯公”高三开始穿马褂
美男子是什么样的?杨心珉给了个范例——美髯公、诗人“李白”,“知性、飘逸,很潇洒的感觉”,他说。
流行的“型男”算不算美男?杨心珉给了一句话:“女性化,没男人味!”
杨心珉是杭州人,现为宁波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大三学生,因为那一身终年不变的长袍马褂和“飘飘美髯”,在宁波大学校园拥有绝对的“回头率”。“他从大一进来,就蓄着长须,几乎没见过他穿现代服装,哪怕是体育课,他也是把运动服穿在马褂里,上课时脱掉,运动完了又穿上,太有个性了!”同学俞帅锋说,杨心珉因为这个着装,经常被保安拦下盘问,也经常被不认识的学生误认为是上了年纪的“老学究”。
“我蓄须是从初中开始,穿马褂从高三开始。”杨心珉说,马褂常备的有七八套,都是委托母亲在杭州定制或购买的,依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花色面料,还有长短袖之分。“记得第一天把马褂穿到教室里,有的同学当场就忍不住笑了出来。”自从中学里面开始古装打扮,杨心珉对周边任何的反应已经见怪不怪,和同学们“日子照过,朋友照做”。
借此唤起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杨心珉说,现在同龄人服装打扮受日韩影视影响比较明显,“还有就是喜欢那种阳光而有表现欲望的,大致也是受了层出不穷的时装走秀影响吧,这和传统文化重视内敛气质、沉稳而不张扬的基调已经大相径庭了。”
“以前听说过有大学生提倡恢复汉服为中国国服,我只能说,大学生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声音,确实是因为传统装束已经不能为多数人接受了。唤起一些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至少不要忘记。”他说。
杨心珉的母亲在银行工作,父亲在一家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杨心珉说,他从小学一年级时开始爱好古钱币收藏,以他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完全可以满足他去购买千元档次的流行服饰,但他不会把钱花到那个上面去。
相反,对中国传统文化执着的杨心珉偏爱篆刻、书法、古文、历史、古钱币收藏研究。寝室墙上贴的是自己写的书法,而从各个收藏品市场淘来的古钱币,可以整出一麻袋,杨心珉的零花钱差不多都投在里面了。杨心珉目前还是宁波市历史学会会员,在《浙江钱币》等专业收藏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是学院里一度流传的学生中的“四大才子”。
“他的着装确实很特立独行。”宁波大学文学院院长周志锋谈到这个学生并不陌生,“我给他上过课,他在中国文化历史研究方面确实兴趣浓厚,有一定的积淀,能坚持自己的理想,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周志锋说,现代年轻人的着装选择应该是多元化的,大学生无须人人崇尚复古风,当然,杨心珉的学识和执着,是值得赞赏的。(171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