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
中小学撤并不能一哄而起 布局调整须听取家长意见
4月17日上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做客中国访谈,就教育热点问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在谈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布局调整的问题时,王旭明强调:教育部坚决反对一哄而起,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要慎重、要实事求是,特别是不能够因为布局调整产生农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
他表示,由于我国多年来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和招生人数已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我这儿有一个数字,比如说2000年农村小学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为1253万人和8503万人,2000年的这个数字比1995年减少了537万人和802万人,2000年和1995年比,大概减到了30%和5%的样子,就是因为人口出生下降。再一个是因为农村城镇化,很多农村变成城镇了,几个村子并成了一个城镇。根据这样的情况,2001年5月的时候,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这个决定里面提出来要因地制宜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来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的布局。”王旭明说。
在2001年以后,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开始了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的工作,这个工作进行了这么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5年和2000年相比,我国农村小学由40万所减少到了31万所,减少了9万所。农村初中由3.9万所减少到3.6万所,减了近3000所。应该说小学数量相对减少,但是仍然保持了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入学率还是98%,我们这边又做了调整,所以没有大的调整。由于这种调整,农村的设备、教师都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总的来看还是有一定的进展和成效。”王旭明说。
王旭明同时指出:有些地区实行这些调整以后也带来一些问题。因为原来在本村上学,现在至少三里五里,到另外一个教学相对集中的地方上学,路上的安全因素要明显增加,另外也增加了教育成本。“比如我原来在本村上学,我在家吃完饭上学就可以了,而现在可能还要带一吨饭,甚至带两顿饭,还有住宿的问题。同时,由于我们现在农村的办学条件总体来说非常差,我了解到不少学校还是一间40多平方米的宿舍住进50多个人,两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这样比较差的教学条件确实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王旭明说。
“存在这些问题有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工作上的问题,比如有的盲目加大调整力度,这些地方对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政策,在政策把握上还不是很准确。另外,可能出现一窝蜂,不是根据客观需要,不是根据实际可能,一窝蜂的来进行合并。”王旭明说。
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个是坚决反对一哄而起,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要慎重、要实事求是,特别是不能够因为布局调整产生农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本来我们国家参与那么大的政策对农村的孩子,刚才我说的免除学杂费、两免一补等等一系列政策,就是要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如果因为布局结构调整产生了这个问题,那是不应该的,应该坚决制止。”王旭明说。
王旭明强调:方便和质量要兼顾,特别是对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我们特别要慎之又慎。一至四年级的学生确实不利于普遍推行让他们走三五里地去上学的情况。同时,我们教育部还在会商有关部门,进一步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调整能得到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最后特别说一条,我们特别强调要完善布局调整的审批程序,建立听证制度,我们提出地方要有一个规范的审批程序,不能光村委会、几个村的村长说我这个学校并了,这是不行的。我们提出来今后中小学调整的规划和方案必须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而且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必须充分听取广大农民、乡镇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的意见。如果在各方意见不一致,特别是大多数家长反对的情况下,比如我们学校有一百学生,大部分家长反对的情况下我们提出来不得撤并。 对于布局调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同时教育部和各级督导部门,对这个事还要进一步加强督导,来确保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的调整,规范有序、科学、方便、合理,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王旭明说。(李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