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
党报事业的求索者
黄扬略同志1982年大学毕业后笔耕南粤25年,历任新华社广东分社采编副主任、深圳支社社长、分社副社长;1999年12月任深圳商报社长;2002年9月任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兼《深圳特区报》总编辑;2005年1月起任集团党组书记兼社长、香港商报总裁兼香港商报社长。
他1992年破格评聘为主任记者,1994年破格晋升高级记者,同年以高票荣获广东省为表彰优秀记者而首设的“金枪奖”;2001年被授予全国和广东省先进报业管理者称号,同年起享受深圳市政府专家津贴;2002年获得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2006年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一、办报工作
自1999年从新华社广东分社调到深圳报业工作,黄扬略同志在深圳市委和宣传部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为解决长期以来两个机关报(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市政府机关报--深圳商报)雷同的定位,对商报的功能定位进行论证,成功将其改为“以经济报道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日报”;同时放开做大《深圳晚报》,使得晚报广告收入以每年数千万元的速度递增。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主持集团编委会和《深圳特区报》工作期间,对党报和党报集团的功能与定位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参谋助手论”(党报应成为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助手)和“交响乐团论”(党报集团应建成高奏主旋律的交响乐团)。其间,2003年特区报毛利达3.5亿元。2005年1月担任集团党组书记和社长后,在党组和社委会的支持下,致力调整报刊结构,再次主持对《深圳商报》改版,办成以经济报道为主、突出经济和文化两大特色的综合性日报。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精神,强力推行新媒体建设,加大对深圳新闻网的投入,不断提升其舆论引导功能,努力占领网上舆论阵地。并由《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和《晶报》分别办起四个特色网站,开展报网联动,加快报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迈进的步伐。作为《香港商报》社长,他还主持该报的改版工作,提出了“为商界代言,为商家服务”的宗旨,积极进行股权改造,将《香港商报》带上崭新发展平台。
在他和党组、社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集团各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各自鲜明特色,既牢牢占领了舆论阵地,又广泛覆盖了文化市场。从社会效益来看,集团一贯坚持“政治家办报”的理念,仅200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阅评》就20多次表扬深圳报业集团。从经济效益来看,深圳报业现有10报、5刊、6网、1出版社,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平面媒体集团之一,总资产超过50亿元。2006年广告收入28.91亿元,年利税逾4亿元。
二、业务探索
在理论研究方面,他在《求是》、《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岭南新闻探索》等专业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数项全国和广东新闻和论文奖项。近几年出版了理论专著《党报新论》和《新时期党报探索》,主编了《第三条路》、《新时期党报定位与功能拓展》、《深圳新视野》、《深圳大视角》等书共800多万字。
黄扬略同志认为,新时期的党报不仅要发挥传播党的声音作用,还要发挥党委和政府的参谋与助手作用。2004年2月,他出版了新闻理论专著《新时期党报探索》,探讨党报的功能与定位、形象与风格、“三贴近”与导向、版面结构与图片、记者的修养与素质以及党报评论写作等。该书在业内产生一定反响,《中华新闻报》、《岭南新闻探索》等专业报刊纷纷发表书评与介绍,中宣部有关领导也充分肯定书中的论点。
针对近期出现的“主报管导向,子报找市场”的不良倾向,他提出,党报集团的各个媒体,都有责任以正确的舆论占领市场,占领阵地。党报集团应是主报奏主调,子报子刊奏和声,围绕一个主旋律合奏丰富多彩乐章的“交响乐团”。在集团所属四大报中,《深圳特区报》是市委机关报。《深圳商报》是市委主管主办的重要党报,定位以经济和文化报道为主。《深圳晚报》以面向家庭、关注民生为办报方针。《晶报》定位以青年白领为目标读者。在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时,大家各展其长,集团就像一个管弦齐备的交响乐团,奏出气势磅礴的乐章。2004年12月他在《求是》杂志发表《党报集团应成为高奏主旋律的“交响乐团”》一文,获得中国新闻论文三等奖。
2006年1月他在《求是》内参发表长文《论媒体改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将此文批转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和省委常委、时任宣传部长朱小丹同志参阅。朱小丹同志在批示中指出,该文政治观点鲜明,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媒体改革作了有针对性的深入思考,也是对深圳报业集团改革发展成功经验的有益总结和提炼。建议在部简报刊登供各地宣传部、各媒体学习参考。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也在批示中对该文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所提观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007年2月,黄扬略同志的理论专著《党报新论》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付梓。在书中,他结合自身的实践和体会,从党报的宗旨、党报的功能定位、党报的社会平台和市场平台作用、党报的集团化改革和党报从业人员的修为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党报理论体系。中国新闻界泰斗方汉奇先生和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教授为此书作序。方先生评价《党报新论》是有关中共党报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王伟光教授则认为该书体现了“深报人”的探索精神,值得从事思想宣传工作、特别是从事党报工作的同志们一读。
针对近年来流行的历史题材影视剧中存在的传播封建特权崇拜;社会文化中的暴力倾向,如影视暴力、网络游戏暴力和书刊暴力(武侠、侦破小说中的暴力情节描写等);以及耗资巨大、喧嚣直上的电影大片,黄扬略同志分别在《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组织了《权谋文化批判》、《暴力文化批判》和《大片主义批判》,对这些不良文化现象进行批判,以宣传进步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用实际行动担起文化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肯定。
黄扬略同志提倡调查研究。针对报纸评论存在官腔重、套话多的问题,每遇大事,他自己动笔写评论,用群众的语言阐释重大决策,引导舆论。黄扬略同志署名“田各”的评论员文章经常出现在《深圳特区报》头版:针对非典时期部分出租汽车司机因收入下降而罢工,发表了《别让人家笑话咱深圳人》;针对广东人嗜食野生动物等陋习,发表了《立法以革陋习,如何?》;针对警察这一职业既累又苦,还经常不被人们理解,发表了《警察也是人》等。这些口语化的文章在读者中留下深刻印象,也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田各”评论成为报业集团一大言论品牌,推动报纸评论文风的转变。
三、社会活动
党报和党报集团要当好党委的参谋和助手,一个重要途径在于“参与”,即参与到党委的工作中去,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黄扬略同志和报业集团的领导班子根据自身特点,在“关爱行动”、“文博会”、“百万市民讲外语”等大型活动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关爱行动”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挂帅,市委宣传部直接领导,黄扬略同志担任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和承办关爱活动。关爱行动中发掘的典型人物郭春园和丛飞都当选“感动中国十大爱心人物”。除了承担“关爱行动”的宣传报道,黄扬略同志带领关爱行动办公室组织实施了“招募教师赴贫困山区支教”、“井冈山娃来深圳过年”、“6+1捐助地贫儿”等1500多项关爱和公益活动。关爱行动特设银行账户仅2006年接收的捐款就达一亿多元。这些款项为一批批地中海贫血儿童解决了定期换血的费用,使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为众多兔唇患者免费手术,使他们过上正常生活;为西藏、内蒙等白内障高发地带的患者恢复了视力,把深圳的关爱传播到祖国大江南北。关爱活动吸引了800多万人次的市民参与,为深圳打造“关爱之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扬略同志率领报业集团积极参与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的工作。与国内其他会展不同,文博会走的是“政府办会、企业办展”的新路,由深圳国际文化博览有限公司(文博公司)通过市场运作来承办招商招展,政府负责后勤服务工作。文博公司由报业、广电和发行三个集团出资组建,作为公司董事长,黄扬略同志率领文博公司和报业集团为贯彻深圳市委“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和推动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努力。他利用集团旗下的《香港商报》展厅,设立文博会分会场,以扩大展会的国际影响。
四、人才培养
以黄扬略同志为班长的报业集团党组非常重视采编人才培养。作为集团主要领导,他不搞亲疏远近,一视同仁对待各报同事,以德才用人。担任集团总编辑期间,针对策划工作薄弱问题,他提出在各报采编部门设立“策划奖”,调动采编人员参与策划的积极性。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他勇于承担领导责任,在报社内部营造一个人尽其才、宽松民主的业务氛围。
黄扬略同志认为,党报新闻工作者的修为,除了作为一名公民,一名中共党员的修养要求外,还需有三方面的特殊素质:政治素质方面,要有大局意识,即把新闻报道放在大背景中去考察,服从并服务大局的能力;思想素质方面,要有辩证思维,即以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角度来分析并解决问题;个人学识方面,要求做到博学多思,即眼里有群众、腹内有诗书、落笔有观点、身边有朋友。
集团党组完全同意并支持黄扬略同志的这一观点,并积极采取措施营造人才成长环境。集团每年出资数百万元加强对员工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国情教育和专业培训。集团提出“阳光报业、和谐报业、效益报业”的奋斗目标,以此作为报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观。同时改善集团内部的考核机制与人才竞争机制,目前,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采编人员已成长为各报的业务骨干和中层领导干部。
五、学术研究
黄扬略同志和集团党组、社委会领导积极鼓励采编人员在岗学习,集团与国内外名校建立定期培训机制,为科研课题承担者提供各种便利,给新闻论文获奖者物质奖励,替取得专业学位者交纳部分学费。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能力,集团近期整合了各报新闻研究力量,正在积极申报建设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遵照深圳市委的要求,与深圳大学传媒学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建也在稳步推进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