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刘芳
京东方科技集团有位年轻的蓝领,在极其普通的铣工岗位上,获得了北京市职工数控大赛数控铣工组第14名、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和“首都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成为耀眼的职业明星。他,就是曾飚。
曾飚是京东方科技集团真空电器事业部模具车间第一位数控铣床操作工。这个“第一”来得挺偶然。2003年,车间购进了一台数控铣床。货送到后却没人会操作。尽管有说明书,但上面满是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一连几天,车间没一个人敢去碰这个庞然大物。
挺先进的机器派不上用场,曾飚坐不住了,他找到领导要求试试看。下班后,他先跑到书店买了几本介绍数控机床操作原理的书,连夜研读。第二天上班时,他把书带到车间,又对照机床使用说明书,一步步地试验、摸索,几天后,他终于读懂了复杂的机床,并用它加工出了精密的零件。工友们无不对曾飚刮目相看。
数控机床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但只有高明的程序才能激活它的能量。一开始,曾飚只能编制一些简单的二维加工程序,他深知机床的潜能还远远没有发挥,而要驯服这台高深的机器,只有学习CAM(计算机辅助编程)。对于只有高中学历的曾飚而言,这可是一桩难事。一来他只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二来许多编程软件是纯英文界面,看去如同天书。在困难面前,曾飚没有被吓倒。他又去买了许多专业书籍,每天晚上对着字典一页页地翻译,硬是把CAM学会了。如今的他已能熟练地使用多种编程软件,会编制复杂的三维加工程序。当看到机床在一个个新程序的驱动下快速运行,加工效率和精度成倍提高,曾飚感到说不出的自豪。而今,曾飚是北京电子城小有名气的人物了。附近好几家工厂的老板都找他,有的开出了高薪,有的许诺解决住房,还有的让他入股合伙,目标就是把他“挖”到自己的企业去,但这些优厚的条件和邀请都被曾飚谢绝了。他憨厚地说:“我是在京东方入的行、拜的师,没有京东方就没有现在的我。只要企业需要,我会在这里一直干下去。”RJ042配图/傅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