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亮的短发、圆润的脸庞、活泼的眼神——执棒享誉160多年、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纽约爱乐乐团首位女副指挥的张弦竟是个中国大女孩。
20日、21日连续两晚,张弦将指挥香港管弦乐团演出美国音乐专场。19日排练间歇,张弦以方便面代下午茶后,与记者谈起指挥感受。
指挥的阶梯
张弦就读中国中央音乐学院时,先后师从吴灵芬、郑小瑛、俞峰学习指挥。
谈起恩师之赐,她如数家珍:“曾留苏学习歌剧指挥的吴灵芬老师,强调要在钢琴上弹奏总谱,这是看似笨拙、实为捷径的把握总谱方法。”“郑小瑛老师严格要求所有乐曲都要背,回课不许看谱;指挥上要求图式清楚,不能有不干净的地方,这为我们打下技术利落的基础。”“从俞峰老师学到最深的体会是,清楚分析总谱,融入到指挥中去。什么地方如何指挥,都要有自己设想。未演奏前,心里已有自己的声音,形成一个基本规范。”
1988年,张弦赴美留学,在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2002年,她参加纽约首届马泽尔-维拉指挥大赛比赛,获一等奖。世界著名的纽约爱乐乐团指挥大师马泽尔立即把张弦收为弟子,由候补指挥、助理指挥至2005年担任副指挥。
“师从马泽尔最大启发是,他认为指挥不只是肢体运动,真正使乐队运动的是精神上的运动。想象中的乐队节奏精神上要反射出来。用精神驾驭肢体,调动乐队,这是一个突破。”
内心音乐的指引
“指挥太难了,要准备的东西太多,时间永远不够。”这是张弦最初涉足指挥时的感觉。
而经过多年历练、特别是与高水平乐团合作之后,张弦不断超越自我。许多当初看来不可能的事,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多年前指挥伯恩斯坦曲子,感觉与现在大不相同。那时觉得很难,现在听觉已经适应了,感觉很自然。
她描述指挥时的感觉是:“跟着音乐在动”,“内心的音乐在乐队之前行进”。
“指挥状态是精神亢奋的过程。这种感觉在演出后几个小时都会存在,而真正的精神上的平复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常态。”
古典音乐的价值
付出会有收获,追寻找来价值。
张弦说,没听过古典音乐的人,不知如何欣赏,会有怕人说不懂的恐惧心理。可是一旦来听,心里都会有一种感受,自然会产生共鸣或震动,这是很难从其他地方得到的。
“这种共鸣,就是人需要音乐的最基本的理由,就是音乐的价值。”
“音乐是接到心灵的东西,是感动到心底的东西,这是人为什么需要音乐的原因。”
美国音乐的元素
张弦此次访港,将美国音乐的元素带给了香港的乐迷。
有人说,二十世纪是美国音乐的世纪,柯普兰、格什温、伯恩斯坦等作曲家找到了属于美国自己的声音。那么美国音乐为古典音乐带来了哪些新的元素呢?
张弦认为,其时可称为美国作曲家的黄金时期,其他地方作曲家写得少了,而美国作曲家有很大的商业产量。
“美国音乐内容更轻松、更通俗;节奏更复杂,渗入爵士乐因素。其爵士乐因素更影响到欧洲、甚至法国。要熟悉美国音乐风格才能演好。”
记者问:你的中国文化背景对于指挥古典音乐有何影响?比如傅聪弹奏肖邦,从中找到与中国文化相通的地方。张弦说,中国文化渗透到血液里、刻痕在脑子里,自己可能意识不到。或许中国文化视角会有细微影响,但这并不是刻意的。(刘志杰)(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