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崛起
提到苏州的经济发展,有常识的人们脱口而出的一般是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但这一传统思维在2006年被“颠覆”:据初步统计,2006年苏州个私、外资和国有集体投资分别为660亿元、650亿元和4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11.9%和11.6%,私营个体投资首次超过外资近10亿元,增幅高于外资和国有集体投资,总量居首,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超过三成。
数字的变化,不仅仅是量的积累。苏州私营个体投资首超外资的这10个亿,改变了苏州经济发展的内在轨迹:由外资推动型向民资先导型转变。民营经济已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最强音符!
苏州市江通货运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程是个缩影。3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这家公司。总经理席光华告诉记者,江通20年前靠几辆三轮车发展起来,目前的注册资本为6000万人民币,是“苏州市重点物流企业”之一。公司拥有危险化学品及放射性物品运输资质,并获得了出口食品保健品医药产品存储许可。公司依托苏州工业园,立足长三角,为现代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采访中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江通公司还担当了“物流企业孵化器”的角色。该公司的物流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仓储、运输)可以提供给有志于进入苏州物流市场的各型物流企业服务使用,帮助其规避高额投入的风险、实现零成本介入。同时在此平台上任何一家公司凭借自己在物流擅长的领域,以顾问的形式向其他公司提供物流咨询服务。
江通通过自身业务发展的直接需求,间接地帮助了其他公司或个人进行创业或做大企业,实现了民营企业在回报社会之外的“第二种社会责任”。这在江苏的民营企业中并不多见,也是苏州民营经济“先导型”的一个亮点。
总量迅速扩张
2004年,苏州启动了以“三年翻番”为目标的民营经济腾飞计划。3年来,苏州民营经济注企数量和资本、增加值、上缴税收、从业人员、固定资产投入、出口等七项指标绝对值在全省高居榜首,实现了经济总量的腾飞式增长。至去年年底,全市私营企业10.94万家,注册资本2297.88亿元,从业人员158.6万人,成为继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之后第5个私营企业超过10万家的城市。去年,全市私营个体经济上缴税金232亿元,占全市比重的30.8%。全省民营企业100强,苏州有26家入围,其中沙钢集团名列第二,华芳、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列第5、7位。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在2007年2月8日苏州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为苏州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他说,民营经济3年腾飞成绩卓越,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与活力,增强了全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同时增强了地方发展的财力基础,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通过配套合作,还促进了外资企业在苏州进一步生根。
目前,苏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发展质量全面提升,贡献份额快速提高”的发展态势,形成了“发展速度加快、集群效应凸显、科技实力增强、外向发展活跃、创业主体多元”等鲜明的特色和亮点。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周伟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还告诉记者,最近苏州出台了《关于实施民营经济新一轮腾飞计划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一个目标:奋斗4年,在继续保持民营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更注重提高民营经济的发展质量,使苏州成为江苏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龙头”和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
明天更加美好
苏州市经贸委主任薛峰详尽地描绘了苏州民营经济的“明天”。
薛主任说,苏州将进一步激发创业活力实现总量新扩张。通过鼓励农民创办经济合作组织,因地制宜发展民营经济;通过鼓励城镇人员调整结构,寻求商机发展,创办民营科技型企业和商贸服务业;通过鼓励大学生学用结合,大胆创业,走进中介、咨询、创意等新兴产业领域等措施,2007年,苏州将新增私营企业1万家,个体工商户2万个,净增注册资本超过200亿元。
第二是确立民营经济新型工业化方向。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引导民营企业走进高科技、走向服务业、走入新农村。引导企业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实施技术创新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认定市级30家,争创省级6-8家,培育、申报国家级1-2家企业研发中心,并对基层企业实行备案制;加强产业配套、技术外溢,推广配套装备租赁制,增强民营企业的产业配套能力。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把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
结合起来,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第三是推进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促进骨干企业做优做强。以现有产业园区为基础,重点支持30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推动提升42个特色产业集群,以培育特色产业、塑造区域品牌和做强龙头企业为重点,做好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工作。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的企业2家和10亿元的企业25家。加快民营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引导和鼓励中小型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抱团打天下的产业格局。
链接: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经贸委主任韩庆华,在今年的一次会议上说,江苏经济开始转型。从主动和被动的角度看,江苏都要推进新型工业化。过去划一块地,引一个项目,拼资源、拼能耗、拼投入的老办法已经不行了。苏南、苏中、苏北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招商引资来看,苏南应该择商选资,苏中应该招商选资。富士康集团在淮安落户,投资10亿美金,到2010年可以有1000亿元的产出。淮安的例子表明,发展中地区完全可以搞新型工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