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初 霞
“虽然是基层单位,但这里更有发展空间,待遇也不错。”在近日举行的黑龙江省2007年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支援垦区建设双选会上,东北农业大学大四学生于丽萍与黑龙江省一家农垦企业签订了协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于丽萍一样,随着社会就业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已逐渐放低求职姿态,将目光从大企业、事业单位转向基层。从基层普通岗位做起,在基层实践中不断积累职业成功经验,正在今年相当多的大学生中间形成共识。
基层用人单位优厚条件揽人才
这场黑龙江省今年首场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双选会,共吸引了来自包括全省农垦系统的70余个农场在内的340余家用人单位,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到现场求职。
“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基层单位需要大量人才,特别是一些新兴专业对人才需求量特别大。”
双选会上,许多基层单位都开出了优厚条件吸引毕业生。如,有的企业提出给2万—5万元不等的安家费;有的承诺给毕业生在当地安排住房;有的则要每天给予去就业的毕业生一定金额的补助。
高校毕业生心甘情愿到基层
据统计,今年黑龙江省大中专毕业生约有19万人,比去年又增加2万余人。而数字显示,黑龙江省200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占47%,有关人士预测,今年这个百分比还将提高。基层单位较优厚的条件,良好的发展空间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毕业生的目光。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加工专业的大四学生王晓刚向北大荒一个农场投去了简历,问及原因,他坦言,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难,自己这个专业在城市很难有用武之地,虽然与到大企业、沿海城市相比,去农场工作显得艰苦些,但专业对口,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月薪1000多元,待遇也不错,自己很愿意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心甘情愿地选择到基层就业,到适合自己、可以积累丰富实践经验的岗位上去工作。虽然不排除一部分是“曲线就业”,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的就业心理正逐渐趋于成熟、实际。
高校急需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招聘60名大学毕业生,要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实践培训,还要送到国外进行专业培训,算下来,整个培训成本高达1000万元。据黑龙江农垦人才中心主任唐志斌介绍,作为亚洲最大的薯业企业,北大荒薯业集团为新加盟的60名大学生付出了高额的培训费。原因只有一个,这些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太差。
采访中,许多基层用人单位都反映,现在大学生是“来之不能战”,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太差。有位多年从事招聘工作的人士更直言,学校应该把学生当作产品一样来对待,一定要符合社会需求,合格后再出厂。不要把学生变成半成品就推向社会。据了解,目前用人单位招聘新大学生后,都要对其进行业务培训,短则三个月,多则半年,其中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是主要内容。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动手实践能力不过关,很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有的损失可能是致命的,因此,企业现在急需专业功底扎实,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采访中,用人单位纷纷建议,眼下高校急需转变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与形式,加大对在校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培训,不要让企业再替高校“补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