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消息
远眺海天一色,近观潮起潮落,我们思索最多的就是——沿海开发应该向大海要什么,能够从大海得到什么,而大海又究竟能赋予我们什么?
具备年产13万辆轿车能力的盐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正成长为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乘用车制造企业。余萍 程光摄
从省委省政府的运筹谋划,到沿海市县的厉兵秣马,如虹之势正在打开这一个个问号。
4月21日,在沿海开发工作会议上,“三极一带多节点”的开发空间布局引起了强烈共鸣。
以连、盐、通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扩大优势产业规模,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形成沿海开发的“极化”效应;以临近深水海港各区域为重要节点,建设临港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并向腹地延伸——这意味着,新一轮沿海开发不搞遍地开花。
沿海开发的鸿篇巨制,由此精准破题。
相拥大海,提升港口建设“点睛之笔”
“依港兴工、以工兴市、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这16字方针表明:港口建设是沿海开发的龙头。
“要以大港口带动大开发,建设重点是连云港、洋口港、大丰港,重中之重是连云港”。这是新一轮沿海开发的战略路径之一。
4月16日,在离“零公里”标志不远的连云港港办公区,港口管理局副局长蔡辉欣喜地说,连云港港吞吐量首季实现开门红。连云港港已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航班密度在不断增加。他透露,一周前,连云港港口铁路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成后,港口铁路股道有效长度将延长至1050米,运输能力将提高到4000万吨以上。铁海联运的现实图景近在眼前!
4月21日,沿海开发工作会议主席台。“我们将依托一类开放口岸,配套连云港和上海港,全力加快推进大丰港建设”。盐城市委常委、大丰市委书记丁宇发言时说,今年6月完成大丰港二期陆域工程,9月实施水工工程,确保2009年建成5万吨级散货泊位和2万吨级件杂货泊位,到“十一五”末,建成江苏沿海中部最大的综合性国际商港。
4月14日,洋口港开发建设前线指挥部。窗外,海堤上热气腾腾,栈桥向着前方推进,不时传来铿锵的打桩声。
“工程建设大会战”副指挥沈更生告诉记者,临港工业区已框围10平方公里,二期20平方公里围涂工程也已开建。“如果说长江是一条龙,那么,南通洋口港和上海洋山港就是龙的两只眼睛。2008年将实现港口通航,这将是继苏通大桥之后,南通由江河时代向江海时代跨越的又一标志”。
自南向北,江苏沿海港口建设蓄势待发。南通港拥有生产性泊位77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0座;盐城沿海岸线分布有12个自然港,其中滨海港、大丰港具备建设10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港口的条件;连云港港现有生产性泊位3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6个,集装箱专用泊位2个……一个区域性国际集疏运体系呼之欲出!
靠海而作,向海而兴,港口建设这一沿海大文章的“点睛之笔”,正在勾染出新一轮沿海开发的精、气、神。
联袂海港,起舞临港产业“霓裳长袖”
产业发展,是新一轮沿海开发的核心。“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实行沿海开发以工业开发为主导,工业开发以工业园区建设为主导,园区产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在沿海开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李源潮的这一番话,导向鲜明,振聋发聩。
4月20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中海集团第一批生产的集装箱专用半挂车顺利下线。这批产品已通过美国ABM公司的检测并全部销往欧美。这一寻常镜头,在开发区工委书记郗同福眼里,恰是临港产业发展的注脚。他说,目前,临港产业区4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具备了项目入驻条件。这里已初步形成以物流装备制造、风力发电设备、新医药等为骨干的6大产业链,一个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正在悄然隆起。
南通造船与盐城汽车,则是临港产业发展早来的“春消息”。
4月13日,在南通中远川崎舾装码头,一艘十几层楼高的“巨无霸”船正在进行“内装修”,工人专用扶式电梯上上下下,一派繁忙景象。该公司事务部张照科长透露,这艘超大油轮,是“中远”建造的第七艘30万吨级巨轮,下月中旬就要试航。
为承接世界造船业转移的机遇,南通正提出打造中国乃至世界“船谷”的目标:到2010年,年造船能力将达1000万吨,创造1000亿元产值。临港产业,不仅融入全球产业链,而且自身也在裂变吸附,衍生为产业链。为船舶修造业配套的一批大项目,如构件龙头“中远”钢构、港机龙头“振华”港机已纷纷抢滩南通。
在盐城,提起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可谓家喻户晓。这个建筑面积36万多平方米、设计产能30万辆的第二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到2010年,东风悦达起亚总产能规模将扩大到43万辆,实现年销售500亿元,预计占有中国乘用车行业8%的市场份额。
记者了解到,目前,盐城汽车配套厂家已达120多家,在零配件体系上,预计还将有8000多家零配件企业落户盐城,年销售额100亿元左右。这么大规模的产业群可为当地政府一次性解决5万人的就业、4亿元的税收。
联袂海港,抢占先机,把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融合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这正是新一轮沿海开发“长袖善舞”之道!
邀约海风,添造清洁的“绿色发动机”
“我们沿海的海上风电条件优于目前国际上公认最好的英国莫克姆海湾,完全可以在这里构建中国的绿色能源之都”。去年12月27日,在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评审会现场,长期呼吁风电产业发展的专家、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的如此论断,博得一片掌声。
我省近千公里长的海岸线,大多位于风能丰富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大于200瓦/平方米,3至20米/秒风速的年累积时数大于5000小时———这笔天赐的财富,何尝不是与海风相约的一份“请柬”!
4月14日,记者驱车在黄海之滨的范公堤上,只见辽阔海滩,风车林立,直径70多米的白色叶片高悬在支架上,尽情“扫风”,渐次舒展,甚为壮观。这就是国电江苏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建设的如东风电二期特许权项目的风电场。
发展新能源,是盐城沿海开发详规的关键词之一。盐城市委书记赵鹏细释,该市重抓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5个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目前两个在建。
根据国家气象局一份资料测算,江苏沿海较为合理的风电开发量在1000万千瓦左右,这相当于目前江苏总装机容量的1/6!
前不久,国家已经将我省作为全国风力发电示范基地。今年,我省将确保如东风电25万千瓦风电机组投产和东台风电20万千瓦风电机组部分并网发电,田湾核电2号机组也将于年底投产发电——这一能源供给的“加法”实为单位GDP能耗谋“降”路!
由省社科院包宗顺研究员领衔的《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报告披露:目前这一区域拥有的、已开发利用的、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十分丰富。除了风能,我省沿海开发的新能源革命前景广阔———核能:田湾核电站建设使连云港成为能源基地,有利于发展高耗能工业,发展输变电设施生产;潮汐发电:长江北支是一个潮汐河口,河道容积大,多年平均潮差3.11米,最大可达5.95米,初步估算年发电量可达26.4亿度……
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缓解我省能源供应的结构性矛盾,而且可以预见,在国际国内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国家能源战略的“江苏元素”将越来越凸显。
江苏沿海,将为长三角乃至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增添清洁、劲足的“绿色发动机”!本文执笔:俞巧云 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