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师古镇思源村党支部:要有人办事、办事有章法
吴青本报记者陈四四走进什邡市师古镇思源村党支部你会看到,墙上鲜红的党旗两侧,张贴着《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对面墙上则挂着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村支部、文明村等各式各样的奖牌。
为何思源村有如此多的制度和奖牌?
这得从1998年新上任的村支部班子说起。村支书冯登富还记得,当时,路不通、饮水困难,生产、生活、治安环境都不好,村里财务状况不明晰,干群关系也紧张,村支部连间屋子都没有。
新班子达成共识:要有人办事、办事有章法。在吸引有一定文化、威信和能力的人进党组织的基础上,村支部开始建章立制。
制度有啥用?开始村民不以为然。很快,村民看到了制度的“威力”。党务、村务先行公开,村干部坐班制度、周五接待制度、代办服务制度等逐渐实施。推行联队会计制度,过去财务上的“糊涂账”再也不糊涂:所有开支,大到十百千、小到元角分,必须有开支事由、经手人、批准人,并经村民选出的监理小组签字盖章,方能报销。
渐渐地,村民感到自己是主人,愿意找村干部出主意想办法,开始对村里的大小事务发表意见了。
斑鸠河围绕着思源村,要出村就要过桥,天长日久,原有的桥已成危桥。去年,有村民向村干部提出,孩子们到河对面的平桥村上学要过危桥,要不就得绕上一公里路,希望把桥加宽加固。根据党员听证会制度,村民的意见首先在党员内部讨论听证,大家一致同意修桥。再根据村民议事会制度,由全村人共同讨论修桥一事,最后全票通过。4月17日,记者到思源村时,新桥已修好了。
像这样村民普遍关心、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和大事,在思源村必须经过征求民意、会议讨论、充分论证、组织把关、形成决议、明确责任等6个程序进行民主决策,一切由村民说了算。
思源村现已建立大大小小的制度30多种。冯登富说,“制度只是要党员干部为群众办事有责任心”。在这里,“支部引路、党员带头”,村干部带头调结构、跑市场、做示范;“支部+协会”,建立园艺协会、优质猪养殖协会、食用菌协会、制种协会,村干部担任理事长或副理事长,45岁以下的党员为骨干,“一帮一”带村民,技术、信息共享,资金互助。目前,全村粮经比调整为45:55,就地转移劳动力占全村劳动力的60%以上。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