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上午首家报道
本报讯(记者邵宁)今天上午召开的上海市精神文明大会上(详见A12版),2006年度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揭晓。本报率先报道并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的“轮椅天使”陈海新获特别表彰,这是此项活动开展以来首次提出特别表彰。
“十佳”中与外地来沪人员、新上海人有关的占多数。去年5月,本报发起“千予千愿”活动,在报纸和新民网上公布农民工子女心愿,引起热心市民关注。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1300多个来自乡村的孩子实现心愿,体验到了上海的温情。
锦江出租司机施惠超帮助陌生湖南妹子的故事,展现了上海“的哥”乐于助人的形象。去年9月4日,年轻姑娘谢日华怀着闯荡上海的简单愿望,独自从湖南隆回县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不料刚出火车站,就丢了钱包。正在她心急火燎的时候,施惠超将她接到自己的家中,与妻子一起照顾她,次日为她买了回湖南的火车票,并塞给她零用钱,将她送上火车。
虹桥镇外来建设者业余文化辅导志愿者胡一心,9年来用知识为异乡青年搭建起一个精神家园,他创办的读书会,已由五六名学员发展到1400多人参加、有多种培训课程的“新上海人俱乐部”,被外来务工人员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家”。
陈恩桃从四川自贡农村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家境贫困,学费靠助学贷款解决的他,从2004年大一下学期起,在课余打6份工,用每月勤工俭学、做家教的1000多元收入,资助6名农村贫困生上学。
2006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
特别表彰: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
陈恩桃打6份工助6个孩子读书
39.9万上海人慷慨捋袖献血表爱心
八旬老人曹文昌六年除癣十万张
南京路民兵团员为民服务25载
胡一心用知识搭建异乡青年精神家园
新民晚报为农民工子弟实现千予千愿
小秦少工站引导三失青少年实现回归计划
真情实录促和谐,热线基金做善事
希望圆梦行动帮助千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锦江司机施惠超帮助湖南妹子返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