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技校毕业的工人,能同国家著名院士一起登上我国科技殿堂的最高领奖台,中国一汽集团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钣金维修工王洪军,不简单。今年2月,37岁的王洪军从来自全国各条战线上的近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首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两位工人之一。
“中国功夫”征服德国专家
一汽-大众焊装车间,整修通道40多米长,布满300多个灯管。抱着十几斤重的高频打磨机来回打磨,0.8毫米厚的钢板,稍不注意,就会修薄修漏,汽车钣金整修,实际上是个技术性很强的活儿。
“汽车钣金整修工有一个好听的称呼:轿车漆前美容师。好比女士化妆之前在脸上打粉底,车身喷漆之前,要对钣金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上面所有的凹凸缺陷,为‘白车身’(指未喷漆的轿车车身)的表面平整度提供绝对保证。”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马振东形象地介绍。
1991年,王洪军进入一汽-大众初期,钣金整修都由德国专家负责,公司从其他生产线上调来4个有经验的师傅,但整修水平还是达不到专家的要求。有一次,老外当着一位老师傅的面,抡起大锤把车身砸了,说“你把这车修废了”。看到此情此景,当时才20岁出头的王洪军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咱得练‘中国功夫’!”
一天下班,专家刚走,王洪军就壮着胆子修起了老外修不了的“白车身”,可忙到下半夜也没整好。从那以后,王洪军上班练,下班练,中午不休息,晚上成宿“鼓捣”,好像“着了魔”。他跑图书馆翻资料,买技术书,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机械制图、金属材料等相关知识。两个多月后,他终于修好了一台被外方专家宣判为“无法修复”的车。
德国专家围着这台车转了几个圈儿,又亲自动手把白车身切割成一条一条,分段用仪器检测,最后露出了钦佩的笑容,一口气连说了3句“verygood”。
自创47路独门武功
一个拧螺丝的工友问王洪军:“我这活儿技术含量不高,怎么干才能干出你那样的成绩?”王洪军回答:“只要你用心!拧螺丝有不同的手法,关键要善于发现和总结。”
王洪军“爱钻研、善总结”是出了名的。根据多年操作经验,他归纳出了“出手慢,匀速行,回手快,力集中”的手感检查车身缺陷“12字诀”,并创造出47项123种既实用又简捷的轿车车身钣金快速整修方法。
2002年8月,河南郑州用户有178台车被特大冰雹砸坏,全国好几个地方请来的钣金专家都束手无策,称“不做腻子无法修复”,可打腻子就会影响汽车使用寿命。一汽-大众派王洪军率6位同事急赴郑州,没用添加剂,没打腻子,使用王洪军自创的“独门功夫”,仅18天就修复了全部受灾车。
“只知道努力干活儿、流汗干活儿是不行的,要用脑袋去干活儿、用智慧去干活儿,要会干活儿、干好活儿。”王洪军说这话时,波澜不惊。2003年4月,“王洪军轿车快速表面修复法”正式通过一汽-大众中、德质保专家组织的评审和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这套修复法具有重大的理论突破,对车身表面钣金修复和调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整体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快速修复法,王洪军决定将这些方法整理成书。2006年4月,《王洪军轿车车身维修调整方法》一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于该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指导性,内容通俗易懂,受到广泛好评。
生产线上演绎“千手观音”
钣金整修,工具至关重要。进口工具价格高,一套十几件,就得花费四五万元;更重要的是,由于工具品种不全,导致很多“白车身”无法修复。王洪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第一次尝试,是用修侧围的钩子。车身侧围有几层钢板,要透过几层钢板够到凹陷处,这工具做起来挺复杂。开始因着力点没找准,力用不上,调整了弯度、尺度后,着力点解决了,但前端强度不够,一用力,钩子就打弯变形。王洪军重新调整做钩子的材料,由低碳钢改为高碳钢,这回强度上来了,可没过几天,他用这个钩子修门槛时,一使劲儿,钩子前端折断了。旁边的德国专家看到后说:“中国的不好,德国的ok。”
“哼,德国的能ok,中国的也能ok!”王洪军去技工学校请教老师,查阅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方面的书籍,对钩子的不同部位采取了不同的热处理方法,经过20多次反复试验,终于大功告成。
在大家的鼓励与支持下,Z型钩、T型钩、S型钩……16年来,王洪军共发明研制出整修工具40多种2000多件,这些工具外形千奇百怪,却件件能够“手到病除”。
一汽-大众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王泽义说:“现在,厂里的钣金维修工都使用王洪军发明的修复工具,而王洪军本人,也被大家誉为‘生产线上的千手观音’。”
“一线没有惊天动地的大发明,但小发明对企业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如果全国一线工人都做一些创新和发明,这股推动力量会有多大?”王洪军看着记者,沉静的双眸里突然有什么东西一跃。
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工厂,如果每个工位都能插上创新的旗帜,我们的共和国将会怎样?
本报长春4月2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