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吸毒魔鬼的计划
金陵晚报记者 眭军杰
金陵晚报报道 还有3个月,钟荣就可以结束劳动教养的生活,回到妻子与儿子的身边。对于44岁的中年男人来说,家庭的责任应该让他懂得为家人付出,可是相反,他几乎差点忘记儿子的生日,如果儿子的生日不是和他生日同一天的话。
吸毒魔鬼
这是记者第二次听说钟荣的名字。第一次是在2005年的夏天,记者采访一名生命岌岌可危的瘾君子李某,而钟荣的家便在李家楼下。李家有两扇防盗门。最外面的防盗门插销是坏的,形同虚设;卧室的防盗门上钢条又粗又密,固若金汤。最外面的防盗门上的插销是李某母亲故意弄坏的。因为只要李某一发起毒瘾,就没了人性,拼命缠着母亲要钱。母亲不给,他就死命拽母亲衣服,这时李某母亲只能推开虚掩的防盗门大喊救命,让邻居来救她。而卧室除了防盗门,所有窗户都用钢条围得严严实实。李某的家人指望将一些值钱的东西放在卧室里面会比较安全。但这一切对李某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李某犯毒瘾时为了找钱买毒品,把墙凿了一个洞,钻了进去,把东西偷出去卖了换毒品。
这段李某生活细节的描述揭示了瘾君子为毒品而疯狂的生活状况,这同样适用于钟荣。李某当时提到了钟荣。
他告诉记者,当时钟荣还曾经劝阻过自己,骨瘦如柴,生命垂危,还不够吗?难道要一无所有了才知道后悔吗?可钟荣也没有摆脱毒品。
李某因为吸毒而丧失人性,钟荣同样如此。只不过,因为被劳教,钟荣不像李某一样迅速丧失人生。说起他的吸毒经历,很难让人想象。1999年,36岁的他终于娶了老婆成了家,家里底子不薄,给他一个三室一厅的婚房。同年,儿子降生。很难想象,这个时候,钟荣居然沾染上了毒品,放弃做丈夫与父亲的责任。
“我那时候买断了工龄,也不想着做事,整天就在麻将档玩。我真的没有什么责任心。有一天,我忍受不了这种没有任何寄托的生活,我就沾上了毒品,再也收不住了。”他承认自己是魔鬼,只用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借口,便想掩盖吸毒的罪恶。
复吸的担忧
在2002年的时候,他曾经因为容留吸毒而被判拘役数月,离开牢房后他不知悔改,接着吸毒,直到2004年劳教。三年有规律的劳动生活,让他暂时忘记了毒品,但是未来呢?“我看见很多吸毒被劳教的人走了又回来了,他们又吸上了。我出去后,我只能保证短的时间内不会再吸。”他漠然地表示,自己出去后不知道能干什么,也许又像以前一样,每天上午10点以后起床,然后去打牌,最后再次复吸,然后再接受劳教。
改变钟荣显然不仅仅是劳教所能够完成的,走出劳教所就必须靠社会。
对应的办法
在采访钟荣的过程中记者发现,钟荣劳教回归社会后,相关的帮助与矫正工作处于空白状态。而且像他这样学历不高,更无一技之长的人找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他并非是个例,雨花台区副区长迟延安接受金陵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雨花台区每年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有100多名,总体文化素质不高,高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占98%以上,就业难度可想而知。如何预防这些刑释解教人员再次犯错,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这一次,雨花台区政府动用司法单位的力量,希望用行动覆盖这一空白,他们计划定期看望区籍劳教人员,为他们建立档案,了解他们的情况,与大连山劳教所联合开展针对帮教对象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区政府并将他们纳入整个社会的就业安置计划。社会并不遗弃他们,也希望他们不再破坏社会。
金陵晚报法援热线决定响应雨花台区政府与大连山劳教所的计划,并且全力参与其中,我们的律师我们的记者将配合他们深入社区,定期对帮教对象进行法纪教育,引导帮教对象遵纪守法。
这样的努力记者相信能够带来积极作用。因为在2005年的夏天,记者还记得,李某为了购买毒品几乎偷光了家中的物品。但老母亲的电风扇他没偷。他解释说,他想让母亲度过一个凉快一点的夏天。看来埋藏在这个魔鬼心底深处的仍然是人性,帮教一定可以感化他们。(钟荣系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