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河南一家见证百年邮路:从大清邮差到人民邮政

  唐河一家四代当了百年邮差 从“大清邮政”到“人民邮政”,从步行挑担到网络传输,祖孙四代见证邮政变迁

  1907年到2007年,邮政事业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大清邮政”、民国时期的“中华邮政”、新中国的“人民邮政”沿革变迁。

百年沧桑巨变,“一根扁担两根绳,一盏马灯两只铃”的步班信差,到今天的网络传输,南阳市唐河县一家四代见证了中国邮政发展史。

  4月25日,是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家庭步入中国邮政百年纪念日,父子两代决定在当天重走祖辈曾走过的邮路。为此,商报记者专程前往南阳市唐河县采访了四代家庭的“同邮”故事。

  为了纪念父子重走邮路缅怀先辈

  故事的主人翁,来自于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年过半百的李天奇及刚参加邮政队伍的儿子李晓新,同属该县邮政局职工。

  4月25日7时30分,李天奇赶到源潭镇邮政支局后院,首先拜见家族目前唯一见证一家四代当邮差的婶子——71岁高龄的张跃华。

  “我19岁嫁到李家,也就是1945年,当时公公李成章已挑不起几十斤重的邮包,已经把扁担交给了年轻力壮的大哥李长兴……”说着,张跃华手扶沙发努力地站起身,指着楼前的两间旧房子介绍,这地方就是源潭邮差送邮件的旧址,当年李成章每天都是从此出发,这两间旧房子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建起来的,从源潭出发经过卖饭棚(村名)再到泌阳,来回需要两天多。

  告别婶子,李天奇坚持要走先辈走过的邮路,他说孩子今年也加入了邮政队伍,如今家人已是四代同邮了,加上当天是爷爷步入邮政的百年纪念日,重走先辈邮路更有意义。

  上午8时,除带有一大杯茶水外,李天奇和儿子李晓新一身轻装。因是长年在外地工作,父亲常说的那条邮路已是很模糊了,加上柏油马路代替昔日羊肠小道,找不出先辈走过的任何足迹,他们不得不一路打听着前行。

  途中,李天奇讲述了父亲李长兴常给他唠叨的爷爷当邮差的故事。

  第一代邮差清代送信全靠步行挑担

  爷爷李成章生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祖籍唐河源潭镇,1907年4月25日在泌阳当邮差,承担泌阳至源潭90华里步班邮路的运递任务,当时称“大清邮政”。

  李成章运递邮件靠步行挑担。当时邮差中流传的打油诗“一根扁担两根绳,一盏马灯两只铃”两句话概括了邮差具体形象。邮差没任何劳保用品,邮政局仅发一件无领无袖带有红边的绿色号坎儿(当时叫号衣),带有胸补的上面饰有黄色“邮”字,以标明邮差的身份;随身携带大清邮政局颁发的“护照”(相当于工作证)。

  李成章主要担负泌阳至源潭的邮件运递任务。虽然家在源潭,但他只能住在泌阳,日复一日地在两地间往返,披星戴月地在漫长的邮路上跋涉,只有歇班时才能回源潭与家人见上一面。

  清末时期的邮路,就是一条邮差的辛酸路。每天早晨天不亮,就打上裹腿出发,挑着30多公斤的担子,徒步近百里,饿了,啃一口干馍,渴了,喝几口凉水。饱受风霜暑热不说,还要手持棍棒,以防野狼、野狗的侵袭。

  李天奇给爷爷算笔账,爷爷每日平均步行45公里,除休班外,他每年要行走1.35万公里,28年来共步行37.5万公里,相当于围绕赤道9圈之多。一年来,按照一月磨破一双鞋计算,28年共穿破336双鞋。

  村民印象“当年那位头缠大辫的邮差我见过”

  上午10时,记者和李天奇一行沿县城南下,行至14华里的卖饭棚村。听婶子常说,这村是爷爷当年必经之路,也常在此歇脚、吃饭的地方。

  在村东头一片铺满玉米秸秆的墙边,见到在此唠嗑的7位老人。李天奇上前问起当年邮差的事,其中89岁的王陆远老人手拿旱烟袋说:“当年那位头上缠着大辫子的邮差我见过,身穿绿色号坎儿,挑着邮包,扁担上前挂马灯后带铃铛,累了总在这歇脚……”

  “大爷,那是我爷爷……”李天奇蹲下说。

  “呵呵,那就是你爷爷,那时可是受人尊重,生活虽苦,一月也能挣10多个大洋,一块大洋能换7串铜板哩,养活一家老小不成问题吧。”王陆远伸手拉住李天奇的手说。

  第二代邮差从父辈手中接过扁担继续走

  1935年,从邮28年的爷爷李成章因长年奔波劳累,已无力胜任这个重差,便把扁担交给了父亲李长兴,那年爷爷50岁。13年后,63岁的李成章病逝于源潭老家。

  从爷爷李成章那里接过扁担时,父亲李长兴才24岁。当时已是民国时期,称“中华邮政”。在泌阳至源潭的邮路上跑了10年,直到1945年。

  时代变了,但邮差的工作条件未改变,反而运递的工作量却更大了,加之兵荒马乱,其艰辛、危险可想而知。邮差当时每月仅10多块银元的工资,每天天不亮就上路,夜行还要准备晚饭带在身上,用洋油灯笼照明,将铁皮饭盒搁在灯笼上,利用灯笼的余热保温。

  李天奇说,由于负重增加,没做过苦力的父亲肩膀一次次被扁担磨破,血水、汗水浸湿了邮包,但在爷爷的严格要求下,他还是咬着牙忍着剧痛坚持了下去。父亲肩膀上被扁担磨破而留下的一道道伤疤深深烙在李天奇的记忆中。

  同事追忆战乱年代他没丢过一封信

  从卖饭棚的老人处了解爷爷、父亲的一些故事后,李天奇来到父亲曾工作过的新野县。

  25日下午,新野县邮政局会议室内,一下子拥进6位老人。他们听说是李长兴的儿子来了,非常激动地和李天奇拥抱、握手。

  1958年参加工作的程相怀老人,是李长兴生前同事之一。程相怀讲述了他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即使烽火连天的年代,信使经过也要双方停战让道,但路上遇到不讲道理的土匪也是常有的事。

  1937年夏的一天夜里,李长兴随身叮当的铃声没提醒劫匪,他还是被10多名土匪所劫持,将他身上的钱搜走后还打算抢劫邮包,多亏其中一土匪向其头子讲情:“这样破祖上规矩,说不定这邮包还有您的信件……”土匪头子才手下留情,放李长兴上路。几十年来,像这样经常受惊吓的事,他和父辈们不知遇到多少次,但他们却没因此丢失过一个信件。

  1948年开封解放,当时的邮局被新中国整体接收,李长兴担着信迈入了新中国,有幸成为“人民邮政”的一员,李家也开始了新的生活。其后,李长兴在豫东的杞县邮局工作,1962年调回新野邮局,1967年退休。

  第三代邮差蹬着自行车成了投递员

  1980年,李长兴临终前交代:“天奇文化高些,让他接我的班。”李天奇弟兄四个,当时,大哥二哥已有工作,三哥和他在家务农。按理儿,该是三哥接班,但三哥没上过高中。李天奇说:“我们全家人都明白父亲的意思,知道邮政在他心中的分量。”这样,26岁的李天奇继承父业,进入新野县邮电局当了一名投递员,不同的是,他的交通工具已是自行车了。穿上绿色的邮政制服,骑着一辆带有邮局标志的自行车去送信送报是多么神气。

  一辈一辈薪火相传的精神到了李天奇这一代,除了被倾注更多的感情外,使他有了更强的责任感。

  1998年邮电分营时,许多人托关系找路子要求分在电信,李天奇当时是唐河县邮电局财务股股长,又是该局分营领导小组成员,按当时的工作岗位划分,李天奇是选择邮、电均可,但他主动找到局领导坚决要求到邮政去,他说:“我和别人不一样,我家离不开邮政,请领导成全我。”在他看来,邮政与李家有缘有源,感情深厚。

  第四代邮差网络维护轻松搞定

  去年年底,李天奇22岁的儿子李晓新从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从繁华的大都市回到唐河县邮政局工作,从而接过了从曾祖父时开始传承的邮政“接力棒”,成为第四代邮政人。时代变了,他不再像前三辈那样当邮差,而是从事邮政传输网络设备的维护工作。

  李晓新感慨地说,从小在邮政环境中长大,对邮政有一种莫名的情感,曾祖父和祖父当邮差时肩挑担子全靠走,父亲干邮递员是骑着自行车送邮件,如今坐在现代化的机房里操作键盘、轻点鼠标,许多业务眨眼工夫就办好了。

  “我要向祖辈和父亲学习,握紧这个‘接力棒’。”李晓新说。

  下午5时,短暂的重走先辈邮路告一段落,谈起一天的感受,李天奇说:“今天和孩子重走祖辈邮路,心情是比较激动的,一家四代相继经历了中国邮政的无到有、从原始到网络时代的发展史,在缅怀祖辈的同时,也想以此教育孩子,牢记这种不怕艰辛、勇往直前、肩负责任的这种中国邮政精神……”

(责任编辑:安世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天奇 | 李长兴 | 李晓新 | 王陆远 | 程相怀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