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刘学艾宏伟)在自己家里架起琉璃窑,27年来烧制琉璃制品达3万多件。门头沟区琉璃渠村76岁的赵恒泉老人凭着自己对琉璃的一腔痴情,苦苦守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烧制技艺。“我这门手艺没有接班人啊,最盼能有个徒弟。”老翁烧了一辈子琉璃,老了,最牵挂的还是它。
走进老翁家,但见院子南墙矗立着一个高2.3米,宽不到1米的小土窑。这是1980年他退休后搭起来的。“我从小在琉璃厂干活,退休后闲不住,就在家里造了这个窑。
除了看病外,退休金全花在这上面了。”穿过院子进屋,但见各色各样的琉璃制品摆了一地。老翁指着桌子上一座半米高的琉璃天坛模型说:“这是花了4个月时间烧成的,工艺相当复杂,费了很大的工夫。”旁边地上还放着总长3.5米,由18块坯子组成的九龙壁。老翁介绍,这是按照北海公园九龙壁制作的,大小是原件的四分之一。制作时要先仿画出图样,然后用原料土和成大小合适的泥坯,再精雕细刻。雕刻完成后上色上釉,之后才能进窑烧制。九龙壁两面各有9条龙共18块泥坯,再加上底座和顶子,要一块块烧制出来再拼到一起。“烧琉璃要经过画样、雕塑、上色、烧制等多道工序,要掌握十字诀:抠、铲、捏、画、烧、装、挂、配、看、返,学问深着呢。”老翁介绍,就拿烧火来说,火太旺容易烧裂,太弱烧出的颜色不正,10多天或更长才能烧完一件。要想掌握好,需要很多年的努力。
经过27年的积累,老翁已烧制出12生肖系列、北京著名建筑微缩景观系列等十多个系列作品,半人多高的亭子、椅子、花盆、牌楼,60厘米高的牛、马、大象,30厘米高的笔筒等,林林总总应有尽有。这些作品他从来不卖,遇到特别喜欢琉璃的人,就送一两件。自己烧了27年,却没有徒弟。“原来在厂里收的徒弟现已经没联系了,儿子们也不愿意干这行当。”老翁说,琉璃渠村从700多年前就开始为皇宫烧制琉璃了,自己也曾为天安门城楼、北京十大建筑制作琉璃瓦。现在谋生方法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不会这些老手艺了。听说琉璃技艺获准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翁有些兴奋,催促专家们快些帮忙找接班人,不要让一辈子烧琉璃的经验丢失了。RJ188
图为赵恒泉和自己心爱的琉璃天坛模型。 艾宏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