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全国书市即将落幕,除了数不胜数的图书,留给重庆人的还有一个难忘的画面:全国闻名的作家从来没有以如此高的密度和如此快的频率出现在重庆人的面前。他们用新书和讲座,为重庆人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文化课。不过,这些作家在繁忙的讲座和签售间隙,还在重庆干了些什么?本报记者兵分几路,采访到他们在重庆个人生活的一些片断——王蒙吃花椒感慨“空隙来风”结论:来重庆就像过节一样
王蒙 记者 李化 摄
作为前文化部部长,此次王蒙来到重庆是由重庆市文化局来接待,但是作协的领导干部却集体出动亲自到机场接了王蒙,因为王蒙给作协打了电话。当时,王蒙看到作协官员“倾巢而出”到机场来迎接,颇不好意思,“之所以打电话给你们,主要是我无论走到全国哪里,首先都要到当地作协报道。”
王蒙在会展中心签名售书当天,作协曾经在滨江路渝信酒楼宴请包括他和叶辛在内的知名作家。当日,王蒙穿着一套浅色的衣服。
王蒙特地说:“只有在盛大的节日,我才会穿这套衣服。看到重庆书市规模搞得如此大,如此好,对我来讲,就像是过节一样。”
王蒙吃兴很高,笑言:来重庆吃了三顿饭都没有这一顿吃得多。平时从来不喝白酒的王蒙兴致很高,主动要求喝白酒助兴。当时一起吃饭的作家金国政是湖南人,只吃辣椒不吃花椒,看到菜里新鲜的绿花椒,忍不住吃了一颗,然后号召大家一起吃,“嚼起来余味无穷,十分钟后身体必有反应。”受到了“诱惑”的王蒙没忍住,嚼了一颗花椒,当时就感叹道,“空隙来风”。他说,吃花椒的时候满嘴都是清新的凉风,却不知道风从哪里来。作家就是作家,吃颗花椒都能那么有诗意。
王蒙来渝多次,他对重庆最感兴趣的就是房价,每次见到老朋友,聊不到两句就询问对方,“你买房了吗?赶紧买哟!”对重庆如此便宜的房价,王蒙很吃惊,当时在渝信吃饭时,看到窗外灯火辉煌的夜景,王蒙感慨,“在重庆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在北京,王蒙在郊区买了一套四合院,在那里种种菜,有事才会进城去,崇尚田园生活的他,当然很羡慕重庆人的依山傍水和空气清新。记者汪阳毕淑敏再忙也要去歌乐山结论:重庆夜景就像宫殿
毕淑敏 见习记者 梁杰 摄
毕淑敏这是首次来到重庆,一呆就是4天,对重庆,毕淑敏可是惊艳了一番。“来重庆那天,飞机晚点了,等到达重庆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啦!”看到重庆的夜景,毕淑敏傻眼了,“简直就像空中楼阁!宫殿一样,看上去,既真实又有股虚幻之美。”毕淑敏说她一定要建议所有第一次到重庆的人买夜航,先看重庆的夜景,加深对重庆的印象。
这次重庆之行,毕淑敏体会到了重庆人的热情和真诚,“我签名售书那天,中午还在午睡的时候,他们就打电话给我说,读者已经排很长的队了,我赶紧起床赶过去,不想让读者等太久。”签售的时候,读者对毕淑敏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还带了一些珍藏的毕淑敏的书,当时毕淑敏很感动,以为那个读者是为了鼓励自己,但随行的重庆出版社的同志却说:“我们重庆人不是这样的,他一定是真正喜欢你,才这样做。”
首次来渝,毕淑敏有自己的计划——时间再紧也要抽空去歌乐山。“我专门去了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感受很深,现在的中国那么强大富足美丽,是和先烈的付出分不开的。一个民族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历史,忘记英烈们。”除了去歌乐山,毕淑敏还在重庆一位好友的陪同下,前往磁器口观光,“我朋友说我的头发特别好,还专门买了把木梳送给我。特别有纪念价值。”记者汪阳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1
叶永烈带着老伴坐轻轨兜风结论:周总理还在的话一定很惊讶
叶永烈和夫人 记者 龙在全 摄
带着两本新书来重庆的叶老已经是第4次来重庆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和重庆很有缘分”。这次来重庆,除了感受到重庆的变化之外,以写科幻小说成名的叶永烈,还爱上了轻轨——他和夫人花了两个上午从较场口上轻轨,一直坐到了新山村,然后又坐回来,两天坐了两个来回。童心大起的叶老,中途还专门在李子坝车站下了车,为了坐电梯上下时能欣赏到嘉陵江的风景和对面兴建不久的江北城。“好看,比上海的轻轨好看多了,先是靠江,然后又是远郊。一趟坐了下来,心情很舒畅。”
叶老和夫人这次在桂园、戴笠公馆和马歇尔公馆也呆了不少时间,桂园保护得很好,叶老很是欣慰,周公馆的情况也是这样,“我忍不住在想,要是周总理现在还在,一定会很惊讶,因为轻轨就从附近经过嘛,哈哈”。
但戴笠公馆的情况却多少有点令他感到惋惜,“从外面看,戴笠公馆还是老样子,但里面已经很破旧了,住了几十户人家,走廊上尽是衣物——一看到我拿出相机拍照,全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叶老称,戴笠在近代史上毕竟是个人物,“虽然不该有纪念馆,但戴笠公馆完全可以整理出来,对外开放,让大家了解一下军统的那一段历史也是好的嘛”。
叶老同样感到遗憾的地方还有朝天门,因为当年他来的时候,朝天门还有一级一级的台阶,“现在没有了,其实我倒觉得该保留一下的,也可以作为一个特殊的旅游景点呀,你想,哪有什么城市还会有这样的景观呢?”记者张世韬叶辛两天游遍主城结论:重庆会变成世界的骄傲
叶辛 记者 龙在全 摄
和叶永烈一样,这次书市,也是叶辛的第四次重庆之行。这次,叶辛似乎是打定了主意要在重庆玩一下的,所以23日晚上他就早早的到了重庆。“楼房是新的,道路也是新的,到了晚上以后,我又看到了两江之上的灯光,很美!”这几天,除了书市的事情外,叶老的足迹几乎遍布了重庆主城区的所有景点。除了渣滓洞、白公馆等带有红色记忆的景点,这次他专门花了一天多的时间去游历湖广会馆、三峡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叶老对湖广会馆赞不绝口,“这个会馆的修复意义很大,不过光是修复还不够,我觉得应该加强宣传,要让中国和世界都来了解重庆这段了不起的历史!”而三峡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的恢弘气势,也让叶老记忆犹新。
“这几天我住的酒店楼层都很高,所以每天晚上都能看到重庆的夜景,那些灯分布得错落有致,好看极了。哦,还有南滨路也去了……嗯,我很喜欢那里!我还在和朋友们开玩笑说,重庆正在给我们制造一张新名片,那就是南滨路”。昨日上午,记者联系上叶老的时候,他已经在贵阳了,而一篇《重庆的骄傲》正好成型,这篇文章不仅记录了叶老此次重庆之行的点点滴滴,还有他对数次重庆之行的回顾。“我坚信,重庆过去是西南的骄傲,现在正在成为中国的骄傲,将来也会变成世界的骄傲!”记者张世韬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2页2
李锐找到父亲母校旧址结论:重庆变化太大了
李锐 记者 钟志兵 摄
书市期间,“重述神话”中国卷第三部《人间》的作者李锐与夫人蒋韵来到重庆进行了签名售书。尽管母亲就是重庆人,但是李锐还是十多年没回过重庆。一下飞机,他就感慨重庆的巨大变化,并和太太一起遍尝重庆的特色美食。昨日一早,由于太太身体不适,他更是独自冒雨前往大足,欣赏大足石刻,并连连感叹:太神奇了。
记者在随行工作人员口中得知,李锐与妻子蒋韵连日来分别品尝了水煮鱼、火锅、辣子田螺等特色风味美食,游览了朝天门、磁器口、湖广会馆、渣滓洞等重庆名胜。遗憾的是,作为川剧票友的李锐夫妇一直想听青衣唱川剧,之前在北京和成都都未能如愿,这次到重庆四处打听,依然抱憾而归。
不过,重庆之行还是有带来惊喜,李锐的父亲之前曾在川东师范学校担任学生会主席,李老师在来到重庆的这几天里,终于寻访到了父亲所就读的学校的校址。遗憾的是,由于路途太远,时间太紧,李锐始终没时间去亲自看一看,“下次,下次一定去!”记者赵紫馨张者带着美女吃江湖菜结论:要常住重庆饱口福
张者 记者 龙在全 摄
张者,这个从重庆走出去的作家,几年前以《桃李》撞响中国文坛之后,一直在北京从事专业写作。27日下午在现场签完新作《桃花》,立即打电话给老朋友,带着《桃花》的美女责编,强烈要求去吃江湖菜。
不料,两人在南坪打车等了40多分钟都不见空车,只好站在重庆的冷风中,感叹重庆出租车生意太好了。后来终于联系上老友李元胜、蒋春光、强雯等人,一起赶到人民公园附近一家私房菜去大快朵颐。鳝鱼、猪蹄、鸭掌等重庆的江湖菜稀里呼噜一吃,张者立即忘记了打车的痛苦,满脸兴奋地决定:“还是重庆好,应该每年在重庆呆上半年以上,享受江湖菜的美味。”话一出口,身边的美女责编连连点头。记者张世韬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3页3
杨志军爱上洪崖洞土豆结论:在重庆又能挣钱又能生活
杨志军 记者 钟志兵 摄
这次的重庆之行,对《藏獒》作者杨志军来说是一趟了却心愿之旅。“我1983年来过重庆,当时住在朝天门码头,现在变化太大了,要是我一个人在重庆逛,一定迷路。”
来重庆乘船看了嘉陵江的江景,杨志军直称看了大半夜都还没看够。“太美了,层层叠叠。没有哪个城市有这样明显的高高低低的层次感,重庆的楼,立在那里就是一种气势!”不过杨志军还称这次来重庆,总算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在我读书的时候,从红岩故事里就知道了白公馆、渣滓洞,但那次来的时候太匆忙,根本就来不及去。这次我总算能实现多年来的愿望。那天我撑着雨伞,走在白公馆外,不是情调,而是一种情结,既有对革命人物的缅怀,也充满对重庆这座英雄之城的敬意。”
对重庆,杨志军还有他惊喜的发现,“这里的植被很丰富,那么小一块空地都有好几种植物。一个城市有山,有两条河,不能不说是上帝的眷顾。重庆物价又便宜,好吃的又多,尤其是洪崖洞旁一家小店的土豆,下次我还要带我的家人来一起吃。重庆是个好地方,能挣很多钱又生活得很好。”记者卢圆媛王泽趴在酒店窗口打望结论:重庆从城市变成都市
王泽 资料图片
记者见到漫画《老夫子》系列的作者王泽,是在扬子江假日酒店的寓所里,从窗户望出去,正好可以将大半个渝中半岛的风景收进眼底。
王泽25日早上到重庆,跟着就举办“《老夫子》发行战略合作高峰论坛会”,然后回到酒店。整个行程安排得满满的,“只有在房间里看看了。”但重庆的美丽仍旧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真美,太像香港了。”而从窗户望出去,南滨路的灯光也让他很是喜欢。
“我10年前来过一次重庆,这次虽然没有机会出去看,但我还是感受到了重庆的巨大变化。”在王泽看来,10年前的重庆还是一个城市,现在的重庆已经变成一个都市了——“就是说,她已经完全的开放了,也可以包容更多的东西!”记者张世韬熊召政带儿子受教育结论:一定要写重庆的美景和美女
从2003年起,熊召政已经是第三次来重庆了。临时放下忙碌的《三国》历史纪录片的拍摄,带着自己的美文《问花笑谁》,熊召政坦言:“自己这次在重庆发现了很多创作美文的灵感。”
此番的重庆之行,熊召政一路可算得上马不停蹄,惟一的放松就是吃吃火锅、逛逛南滨路。不过身为同样能吃辣的湖北人,熊召政的饮食习惯却属于修身养性型,只吃清汤火锅。熊召政对重庆一直有份亏欠的感情,来重庆多次,却始终没有为重庆写点什么,此番来重庆,却触动了他的灵感:“晚上在南滨路散步,看到那么漂亮的夜景,我想到了曼哈顿和香港太平山。灯火展示了一个城市的繁华和文化,而且重庆美女的脸上都有一种放松的表情,是天生的美。我回去要写重庆的美景和美女。”
除了随行工作人员,熊召政来重庆还特别带上了自己的爱子。他的儿子刚从加拿大回国,在熊召政看来,儿子的整个生活状态有些西方化,所以这次特地让他来感受重庆这个城市的中国风格。记者卢圆媛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4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