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翻译完这本书以后,我认为书中出现频度最高的一个词是“工作”,即英语中的“work”。与何振梁先生和夫人梁丽娟合作翻译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最大的心得是“外交工作并不容易”,唯有努力工作,才有世界和平。
写这本书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梁丽娟女士在写作的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参考了很多历史文献,因此,本书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同样,翻译这本书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2002年到2006年的4年中,我的绝大多数余暇时间都是在翻译这本书中度过的。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对何先生和何夫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浓厚的感情,开始用中国式称谓“何老”、“梁阿姨”来称呼他们,感觉他们就像我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
何先生、何夫人是新中国成长的见证人,他们亲身经历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间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于他们的这段经历,我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全世界人都了解到。在翻译时,我一边用一只手打字,一边用另一只手擦眼泪。
我义务翻译这本书的原因是从22年前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至今,对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疏于了解,对美国的政客、记者甚至少数学者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我倍感遗憾。存在这些误解并不令人惊奇,因为用英语或其他西方语言表述中国人如何看待世界的出版物是少之又少。我希望,通过一位中国籍国际奥委会委员和他有着记者经历的夫人,与一位美国知识分子的合作,或许对美国及其他国家了解中国能有所帮助。我同时还希望,这项工作将能有助于奥林匹克运动更好地实现国际沟通与世界和平的宗旨。这个目标,何先生已经为之努力了半个世纪,现在到了下一代人去实现他梦想的时候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无论你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都有责任。
我想,是奥林匹克运动把我们带到这里,一个新的时代今天开始了。
链接
由原人民日报记者梁丽娟撰写、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何振梁与中国奥林匹克梦》英文版4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及夫人到会祝贺,并高度评价何振梁为中国体育事业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所作的贡献。该书译者包苏珊曾是美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现为密苏里州大学人类学系和外语系主任。这里发表的是她在首发式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