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统利
服务“三农”、致富农民,是我们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职责。1990年从农学院毕业后,我放弃了在苏南就业的机会回到家乡,选择了国际市场畅销、市场潜力巨大的鲜切花产业。面对起步时的困难,我们不等不靠,大胆创新,从最基本的试验开始,先后主持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选育鲜切花优良品种120余个,研究与之相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10余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有5个项目的实施达国内先进或省内领先水平,8个项目获科技进步奖。
有了好技术还要推广,在通过合同保证其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我们选择部分有知识的村干部带头示范种植,较高的收入让农民看到了前景,自发种植积极性高涨,鲜切花的生产在连云港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为提高鲜切花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率先制定了鲜切花地方标准;及时将技术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有效地保护了知识产权;开设花卉培训班10余期,每年“到村、到户、到棚”对花农进行技术指导100余次。直接带动了全市近20个乡、镇、场的鲜切花生产,带动了全市1500多名下岗职工和老弱妇等群体的再就业,带动了花卉包装业、花卉零售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民鲜切花年亩平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年亩平均增收1500余元,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等都居全省首位。
我的一点体会是:农业科技创新是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源泉,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和保障。我和我的同事将立足新起点,努力为科技兴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肖 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