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亦在自己的工作室布展。本报记者 周民 摄
本报讯(记者石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13个具有代表性的北京胡同门楼微缩景观在杨亦的手中完成。微缩景观按照1比25的比例,真实再现了正在消失的胡同景象。昨天,“留住北京微缩景观展”在玉泉山路一工作室展出。
缩微景观主要采用木材和泥土,一一对应北京胡同的建筑结构。在制作时,为反映胡同生活的原貌,微缩景观也仿制成旧。杨亦介绍,灰墙上的黑印,房梁上掉了一半的彩画、从房檐下交替间横穿而过的发黄电线,以及在门外歪歪斜斜的邮政信箱,这些都是通过特殊的方法制造出的效果。
杨亦将制作微缩胡同景观取名“留住北京”:“一个个胡同都拆了,有些我们还来不及仿制,一夜之间连照片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