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远进 通讯员黄绪兴4月25日,我市在浙江杭州举行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投资环境推介会传来好消息,当天签约项目达27个,总金额为41亿元。在第一批签定的投资项目中,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投资的油电强混合动力汽车引擎合作项目,是一个令人十分瞩目的高新技术产业。
而3月下旬在广东举行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型招商引资活动,签约意向协议合同36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17.49亿元,项目涉及高新科技、电子、生物制药、设备制造等领域,高新产业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可以说,借助高新区这个载体,桂林逐渐成为高新企业集聚的“凹地”。
最具活力经济增长点
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桂林高新区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借助高新区载体,桂林高新产业发展十多年,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环保等支柱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占广西总量的一半以上。桂林高新区已发展成为桂林乃至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技术创新的示范区。2003年,桂林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实现了1995年提出的高新区八年再造一个新桂林的目标。2006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20亿元,比2002年净增133.07亿元。近年来,高新区重点抓的电线电缆、橡胶项目、电力电容、混合动力汽车、水果深加工等五大生产基地已在高新区的新工业园区已逐步形成,使高新产业成为桂林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园区建设储备发展空间
要引凤凰来,就得先栽梧桐树。企业看上桂林,来投资来发展的,首先就要给企业发展的空间。因而,抓好园区建设便成了引进和发展高新产业的根本所在。
2003年以来,高新区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区多园”战略,积极创新新工业园区建设的路子和办法,以市场运作为主,大胆探索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进行园区建设开发。先后投入资金5.15亿元,在七星辖区内规划建设了信息产业园、英才科技园、穿山科技园、医药城二期、综合产业用地等高新产业园区,总面积达5.92平方公里,加上苏桥、秧塘、小铁山3个工业园的总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的园区土地,园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以高新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储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空间。
桂林高新区在在取得土地后,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属于大项目、好项目、龙头项目的企业给他们供地建厂生产;为大项目、龙头项目配套的中小企业我们建好标准厂房出售给他们开展生产;创业孵化企业租用厂房给他们生产。2006年高新区开发建设了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今年将有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投入使用。
投资创业的宝地
桂林是一块投资创业的宝地,区位和城市综合功能优势十分突出。桂林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连接粤港澳,是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很好的切入点。桂林的公路四通八达,高速铁路和湘桂复线也正在规划建设中,桂林还拥有国际航空港两江机场。新的交通网络建成后,4个小时车程内可到达的省会城市就有南宁、广州、长沙、贵阳,覆盖人口达2.4亿。同时,桂林具有优惠政策叠加的优势,客商在桂林投资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少数民族区域自治优惠政策,如果投资高新区还可以享受国家和桂林市的有关优惠政策。同时,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一轴两廊”的战略格局中,桂林作为轴线上的一个支点,被定位为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可以说桂林正面临着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
桂林一直把招商引资摆在工作的中心位置。坚持做到招商引资与高新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相结合,紧紧围绕引进东部和“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通过整合资源,依托现有企业的品牌优势,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形成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化的规模生产,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突出引进产业龙头和能够加长产业链的高新项目。
目前,桂林仅高新区内就有三资企业300多家。美国、英国、法国、芬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及港台地区的客商都在桂林高新区兴办了合资或独资公司。世界著名的日本NEC公司和芬兰诺基亚公司在中国大陆创办的第一家生产型合资公司就建在桂林高新区,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近年来,浙江的吉利集团、广州的白云集团、北京的昊华集团、香港的嘉里集团、香港的华锦集团等一批有影响的大项目和大企业进入高新区,为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3年至今年1月,高新区共引进项目796个,实际引进省外内资30多亿人民币,实际引进外资9359万美元。
高科技企业迅速壮大
目前,桂林仅高新区内,工业企业已达500家,其中规模企业115家,高新技术企业125家。如何让这些企业做大做强?高新区便从培植主导产业入手,重点抓好龙头企业,打造高科技产业链,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此,把全力为企业做好服务放在重中之重,着力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高科技成长型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
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手,实现了现有企业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昊华入驻桂林,将桂林轮胎厂、曙光橡胶工业研究院、桂林橡胶机械厂、桂林乳胶厂、桂林乳胶制品厂等厂组成南方(桂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重组,去年实现了超过10亿元的“开元之年”。桂林电力电容与广州白集团的合作,年产值可由现有的5亿元增长至30亿元,桂林星辰与吉利集团的强强联手更是合作共赢的经典之作。帮助成长型企业拓展发展空间也是高新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桂林国际电线电缆是一家发展很快的企业,2006年实现年产值11.24亿元,他们已具有再新增15亿产值的潜能,与美国通用公司合作成功后还有新增5亿美元的能力。但发展空间不足成为制约该厂发展的关键因素,2006年,高新区管委会及时在刚刚建成的英才科技园安排了147亩地给该集团,满足了该集团扩大产能的需要,目前该集团新厂房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
近四年来,高新区科技和技改投入达8个多亿元。同时,注重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桂林广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研制成功的高精度电子数显量具量仪,技术先进,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已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电子数显量具量仪生产基地;桂林南药集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使其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预供应商资格的高新技术企业。澳群、广陆、特邦、电力电容、三金、国际电线电缆等一批企业加快挖潜技改步伐,为规模工业产值实现20%以上的年递增速度打下了基础,一批企业的年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澳群彩印公司投入4000万元进口整套高科技设备,产值从上年的几千万元猛增到1.5亿元。
高科技能力不断增强
桂林高新区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方针,致力于科技企业创新公共孵化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科技创业中心、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孵化器、创业工业园等多个创新机构,累计开发实施的各类高新技术项目1300多项,包括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的13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82项,高新技术产品276个,这些项目45%都处于国际国内的领先水平。目前,在高新区内的规模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是高新区自己孵化出来的。
桂林南药集团开发的国家一类新药青蒿琥脂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采购名单。华诺威基因药业公司拥有两个国家一类新药,是广西首家获准生产生物技术国家一类新药的企业。桂林星辰公司开发的交直流伺服系统,拥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已用于神舟一号到六号航天飞船、“远望号”测控船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正参与国家“奔月计划”项目。
高新区多年来都十分重视创业孵化基地的硬件建设,近年来,先后建成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及民华大厦、盛景大厦、英才园内的创业孵化大厦,创业孵化面积达13.6万平方米。
高新区创业中心建立和完善了公共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人才培训体系,通过搭建信息网络平台、中介服务平台,设立创业孵化资金及留学人员专项资金等举措,引技术、引智力、引人才,逐步在园区内形成了一个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为产业特色的企业群体,成为科技企业桂林创业的首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