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岳嵬通讯员吴春萍
案结事了,是法院审判的最终目标。如案子被申诉,则说明法院生效判决受到了“挑战”———案结了,事却未了。因此,申诉案件的增减,是法院审判质量与公信力升降的重要指标。去年以来,我省法院申诉案件减幅高达62.4%,是法院申诉案件历史最少的一年。
而这背后,是我省法院“新招”迭出整顿法院作风带来的五个变化———
变化之一:
接访日常化
对判决,当事人只要不明白不服气就可能申诉。如何将当事人的质疑消解在申诉之前?去年以来,我省法院推出了一系列接访新举措。
近日,一位姓王的老上访户到省高级法院上访时,因为没赶上“院长接待日”而一肚子牢骚。没想到,接待大厅正在值班的一名资深法官,一番细致的解答便消除了他的疑惑。
今年起,省高院设立“法官信访轮值”制度,由资深法官轮流值班。对于一般的咨询性问题,当场解答,对于涉及案件实体问题、需经过听证的申诉,要向来访者作出说明,避免不必要的申诉。
同时打造涉诉信访绿色通道。投诉人只须将材料从网上发送到省高院的信访网页上,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院领导的处理。至今,已有330多位当事人通过上网进行案件咨询和投诉,其中大部分都得到了答复和处理。
变化之二:
庭审作风严谨了
过去,开庭迟到、着装随便、程序随意等现象,成了一些基层法院的老大难问题。今年,省高院纪检人员再到基层法院明查暗访时,已几乎看不到这样的情形。
庭审作风事关法官形象、法院形象和法律权威。去年以来,省高院和全省中级法院,对所有开庭实施了全程录象,对法庭审判活动进行即时监控。同时,以明查、暗访、抽查、旁听开庭、发放征求意见表、庭审检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一线严厉整顿一些法院长期存在的庭审纪律问题,分别对20名法院工作人员,作出了警告、批评、调离工作岗位处分。
庭审纪律严明了,审判程序的漏洞就减少了,当事人因程序问题而申诉的案件自然就少了。
变化之三:
案卷管理规范了
去年6月,临高法院“一桩小案19年未审结”的严重渎职失职事件被媒体曝光次日,省高院党组立即深入调查,一个月内对相关责任人先后作出严肃处理。随后,决定对全省法院案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省高院对全省法院建院以来的案件和诉讼档案进行了“一案一号一档”的彻底清理,并就审判流程管理、执行案款管理以及中止诉讼、中止执行、超审限等案件一并进行了清查整改。
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已清理案件32万多宗,重新整理归档诉讼档案16万多件。今年初,我省法院研发的网络办案系统正式启动,审判管理水平跨入全国法院前列。
变化之四:
申辩渠道更多了
去年以来,为加强对案件的审判监督,我省法院推出判后释明听证制度,强化了院长对法官办案严格的事后监督。
截至目前,当事人对生效判决有异意的,全省法院共进行释明听证30次,院长接访听证237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判后释明、“一把手”办信访、接访下沉等,不仅在体制上加大了法院自身对法官判案的监督,同时,为当事人增加了一个规范、有效的申辩和释疑平台,避免了不必要的申诉和累诉,不仅有助于案结事了,又维护了法院的权威。
变化之五:
打官司更方便了
旅游法庭、巡回法院、瓜菜法庭,作为我省法院纠纷现场就地审案的一道独特风景,为全国法院树立了一面旗帜。
今年我省法院又开设了“码头法庭”,对各码头发生的民事纠纷,辖区法庭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随时到现场处置突发涉诉事件等。
据悉,针对近年来民间纠纷日益增多的情况,省高院先后制定了100多项便民利民措施。不仅在较大程度上破解老百姓“打官司难”,并将民间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扼止社会矛盾的升级和复杂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