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仁
原乐仁堂丸剂车间主任、工程师。
提起卫药,声名赫赫。中药第一个酊剂、第一个片剂、第一个滴丸剂均诞生于天津,而卫药的丸剂同样享誉全国,驰名中外。这里说的丸剂不是传统的大蜜丸,而是精致小巧,如玛瑙般光滑,可以直接服用的水丸、微丸、浓缩丸、水蜜丸、细水丸等系列丸剂。
乐仁堂丸剂荣誉榜
香砂养胃丸:1988年获天津市优质产品奖
越鞠保和丸:1989年获天津市优质产品奖
海马补肾丸:1990年获天津市优质产品奖、1991年获部优质产品、1991年获国际博览会金奖
清胃黄连丸:1989年获天津市优质产品奖
胃肠安丸:乐仁堂独家生产、国家中成药保护品种、全国中医医院急症必备中成药
悠久丸剂
落户乐仁堂
据原乐仁堂丸剂车间主任、工程师海明仁介绍,丸剂的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是大蜜丸,水丸所占的比重较小,且出现年代较晚。
以前药店的经营模式大都为前店后厂,自己生产自己销售。由于水丸制作工艺比大蜜丸复杂,费工费时,所以制成水丸的品种不多。
“据老师傅们讲,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公私合营后,天津市药材公司按剂型类别不同来安排企业生产,统一管理。当时天津市中药制药厂(今隆顺榕制药厂)生产片剂、液剂,第二中药厂(今达仁堂制药厂)生产大蜜丸,第三中药厂,也就是乐仁堂制药厂生产丸剂。”海明仁说,“据说当时全市所有的水丸品种都集中到了乐仁堂,什么清胃黄连丸、香砂养胃丸、六神丸、犀黄丸、梅花点舌丸等等,很多含贵重药、细料药比例高的处方都被制作成水丸。”
创新工艺
奋进不停息
“我是1971年进厂的。当时水丸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设备还比较落后,大部分工序是手工操作,制作的水丸也较粗糙。将药材碾成药粉后,进入丸剂车间。第一道工序是起模,操作方法不一,其中一部分用打丸罐,将药粉装进打丸罐,用喷雾器喷水雾,使药粉形成小颗粒,再过筛,分路——也就是分出大小,个头适用的转入下道工序,有点像做元宵饯一样,还有一部分得用药匾摔打的方法才能制得。第二道工序是‘围个’:就像打元宵一样,一层水一层面,使颗粒变得均匀。等到了像绿豆大小时,再过筛,分路。第三道工序叫‘找齐’:保证颗粒的大小、色泽一致。第四道工序是烘干:一般用吹热风的方法慢慢干燥。根据品种不同,操作设备也不完全一样。”海明仁回忆道,“一些含贵重药、细料药多的成药,如六神丸、犀黄丸等,都是通过手工用匾、套箩等工具来完成,我们叫‘摔匾’。由于六神丸非常小,我们就使用筛孔大小为120目的细箩过筛,不能用喷雾器,只能用竹刷沾水和白酒的溶液一点点刷出如小米一样大小的颗粒,再烘干。”
据海明仁介绍,当时仍然沿用中国传统计量方法,1斤等于16两,1两等于10钱,1钱等于10分,100粒才合一分(约0.3125克),手工制作的一粒六神丸重量仅为0.003125克。当时没有计算器,全凭着一排算盘算,要计算准确,真需要下一番工夫。
“后来我们逐渐添置新设备,几十年来不断创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整理制定了一套全新的生产工艺标准,不同品种、不同小大的丸剂都有相应的生产标准,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又改造生产环境,通过GMP认证。引进小丸机,使水丸的重量更加准确,误差更小,成品率更高,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海明仁介绍。
创水蜜丸
攻关靠科研
创新是卫药的传统,在丸剂生产中同样显示出强劲的创新意识和实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开始了水蜜丸的研制工作。六味地黄丸是第一个水蜜丸,由于是传统经典药方,所以市面上的大蜜丸剂型很常见,整个水丸的生产工艺要在实验中摸索,我们把攻关的重点放在投药量与用蜜量的比例调配上,这对整个工序是否具有操作性至关重要。另外水丸的含药量也不能低于大蜜丸,大蜜丸每丸重9克,水蜜丸要制成多大才能同大蜜丸有相同的疗效呢?怎样处理蜂蜜才能使蜜完全融入水丸,并发挥功效呢?几位老药工和几个年轻人组成老中青结合的攻关小组。老药工们凭借经验指导,我们年轻人则引进现代计算方法,先后进行了多次计算、筛选、实验,最终确定下合适的工艺标准。水蜜丸就这样试制成了。”海明仁说,“后来我们又进行胃肠安丸的研制,厂药物研究所负责进行药效学实验,我们负责生产工艺的制定。胃肠安丸是微丸,体积比通常的水丸要小得多,而且由于是大批量生产,也不能用传统的套箩、竹匾、竹刷这些土工具。经过工艺改进、设备筛选、工具定型等一系列攻关工作,闯过多个难关,最终我们成功制作出胃肠安丸,每320粒胃肠安丸只有1克重。真是名副其实的微丸呀!”
随着不断创新,天津的丸剂生产已经形成普通水丸、精丸、浓缩丸、微丸、细水丸等系列产品。胃肠安丸、通脉养心丸、香砂养胃丸等享誉全国,而乌鸡白凤丸、海马补肾丸等作为中成药丸剂的代表,行销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久盛不衰。本报记者莫芸
部分丸剂品种一览
药碾子 机制丸生产线 滚桶干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