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
黄金周参团旅游,到了海边发现海水未涨潮,太浅,行程不如意,人算不如天算,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继十几年前秋菊执拗地打官司之后,维权成为大家心中绷着的一根弦,当然,大多数维权不见得如何剑拔弩张,利益冲突有大有小,只是维权成了所有冲突解决方式的统称而已。
昨天是黄金周的最后一天,据广州市假日办介绍,至5日止,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市民参团旅游的投诉宗数大大减少,其中有一宗就是和海水深浅有关,少数游客为此要求旅行社另行安排,双方争执到次日凌晨也没有结果。
“海水浅”怎么办?是不是旅行社违约,视乎双方的约定,新闻中未有提及,但“争执到凌晨”的维权方式肯定损害了消费者自己的利益。针对这样的投诉,假日办的说法是呼吁消费者要理性维权。
就事论事,将心比心,因为“海水浅”而要求更换旅游线路,并非那么理性。尤其是外出旅游,不比购物吃饭,要天时地利人和,吃住行游购娱,一个都不能少,比较难重复消费,谁也不希望事情最后由一纸公文来裁决对错,都希望能够现场解决,行程能够顺利继续。
回到几天前的现场,海水浅怎么办,旅行社牺牲利润,主动变更路线,让游客满意,或者游客能够体谅,浅水有浅水的玩法,这当然最好———息事宁人不利于“有一个说法”的法制建设,但社会成本却最低。
次之是以法规人,合同上对海水深浅有明确规定,双方懂得遵守合同。再次之就是以情动人,旅游者和旅行社协商解决。最后就是以理服人,协商不成,可以请示类似“假日办”这样的监督机构,请他们解释合同。
现在的问题是,从情感上讲,双方互不信任,协商不出结果。从法律上讲,合同不完善,大家的法律意识也不强。而能够讲理的“公正第三方”也不能现场办公,只能在黄金周之后公布数字,提出理性维权的建议。
许多人都知道,与其说是维权,不如说是旅游者与旅行社的现场对峙,在这样的时候变成博弈,不知道有没有权可维,不知道能维成什么样子,不知道维权的性价比有多高,不知道是维吃亏还是不维吃亏,甚至不知道是为了一个说法,还是要一个玩法。
秋菊的官司打出了维权的底线,至少给个说法吧,可到最后只能给个说法的博弈的维权,从一开始就总是难免不够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