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劳动节,一个全新的词语进入人们的视野——“过劳模”。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基本没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他们的工作强度可能比“劳模”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对北京、上海等四大城市的调查,已经有七成白领成为“过劳模”。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白领成为“过劳模”?有专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白领们“对职业规划设立了一个过高的标准,而忽略了职业发展中的心理发展阶段,而且他们最初往往带有强烈的自愿成分。”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设立“过高标准”?真有人“自愿”过劳吗?其实,这些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而主要的则是就业压力。体面的工作得来不易,失去却很容易。白领们都知道,就在自己单位的门口可能就有很多求职者正排着长队……你不愿意“过劳”,愿意者大有人在。“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在很多单位都可以见到的这句警示语虽然有点残酷,却也是就业环境的真实写照。这种情况下,不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任劳任怨”,能行吗?如果再想出人头地、事业有成,就更别无选择了。
其实,“过劳模”并不只是白领的专利。在蓝领阶层,这种现象可能更加严重。实际上,很多企业的农民工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只不过人们对底层劳动者的“过劳”已经习以为常、多见不怪而已。
那么,如何避免“过劳模”的出现呢?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劳动监察执法,不失为一种办法。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但执法监察只对不愿过劳且配合执法的职工有效,对那些加班“自愿者”来说却无力可使,因为权利保障遵循的也是“民不告,官不究”的原则。
“过劳模”是严酷的就业环境逼出来的,也只有改善就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它。目前中国之劳资市场,是绝对的资方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劳方是绝对的弱势者,而且这种供过于求的格局在短期内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过劳模”可能是大多数劳动者的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