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哈尔滨日报

正阳河:百年品牌打造的调味品“航母”

  2001年自主改制,“国有”变“民营”;2003年,引入战略投资者,明确投资主体,完成彻底改制。经历两次改制的哈尔滨正阳河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产品产量以每年20%速度递增,多年徘徊在4000万元的年销售额,也在2006年突破了6000万元,今年预计达到6500万元。

两次改制,不仅让正阳河脱胎换骨,更为正阳河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10月,位于江北利民开发区8.4万平方米、年产10万吨的生产基地将投入使用。届时,正阳河将一跃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调味品加工基地。

  收复失地,先解决机制之患

  经历了历史风云的正阳河,1950年归属地方成为国企后,在长达50多年的历史中,酱油、醋等产品始终得到消费者喜爱,获得很多荣誉。然而,步入市场经济大潮后,正阳河也同所有国企一样遇到诸多困惑:厂房破旧、设备简陋,工艺老化,产品单一;企业内部人浮于事,机构重叠,效率低下,观念陈旧。与此同时,南方和沿海地区同行业的海天、李锦记等强势品牌凭借开放观念及雄厚的资金实力,抢先技改扩大生产,抢占市场,蚕食着原本属于正阳河的市场份额。

  如果继续消极等靠,只能被市场淘汰出局。正阳河原领导班子清醒地意识到,收复失地的“市场保卫战”不可避免,而更艰巨的一仗应在企业内部:解决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强有力的管理为企业发展提速。路,只有一条———改制。

  自主改制,“原汤没能化原食”

  2001年底,正阳河调味食品公司成为全市第一个“国有变民营”的企业,告别了长达54年的国有体制。在股份制改造中,774名职工告别国有职工身份,在岗的360多人用买断工龄的钱当上了企业股东。80%以上的在岗员工又自愿出资600万元成立了“正阳河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法人持股、员工参股,现代企业制度的确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确实让正阳河焕发了生机。

  然而,运行了一年多之后,旧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原汤化原食”式的改革受到了新的挑战———由于职工人人入股,在新成立的股份合作制公司内,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更夫、锅炉工,几乎人人都是股东,股权过于分散,缺乏投资主体。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人人都有话语权,却谁都不能负责任。股东和职工身份重叠的现象带来的是人们不自觉地要求政策对自己宽松一点、福利多一点。公司原定的鼓励45岁以上职工退养、80%开支的计划,也被职工们推翻了。第一次改革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却改成了“二国营”,在无形中导致了效率低下和新平均主义的“大锅饭”。

  除了观念之外,正阳河产品也必须改变多年不变的老面孔,与现代高科技接轨。然而,正阳河老厂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这些年生产始终是在修修补补中进行的。至于生产工艺,也是上世纪70年代“酱油会战”中设计的,要想引用当今调味品行业普遍采用的低盐工艺或更先进的高盐稀醪工艺,必须对现有厂房格局全部调整,设备全部改造。这笔资金,相当于重建一座新厂。

  恰逢此时,市政府在推进城市建设中将正阳河纳入“退二进三”名单。搬迁、重建资金至少需要1个亿。靠增资扩股,绝对筹不到;找银行贷款,再用所生产的低附加值产品还贷款,就等于给银行打工,正阳河最终岂不是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当时的董事长孙书亮清楚地意识到:正阳河若不改变现状,迟早要被淘汰出局。

  民资入主,二次改制引进战略投资

  如何改变眼前的现状,让正阳河提速快发展,这个综合性问题又摆在了孙书亮面前。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既要引进再建正阳河的资金,同时又要引进新的机制,让正阳河彻底换汤换药。这个决定,不光意味着企业要请进大股东,也意味着在正阳河工作了30多年的孙书亮要把自己的“一把手”交椅让出来。改革,先改到了决策者自己头上。

  在外人看来,正阳河一无外债二无内欠,靠吃老本至少也能推着走5年,到那时孙书亮也快退休了。然而,这个老正阳河人深知,如果到那时,工厂黄了,职工怎么办?正阳河这个百年老字号岂不丢了?与其等正阳河“变丑”了再嫁,还不如趁现在“靓女先嫁”。

  对未来的大股东,正阳河“引资小组”定了三条标准:一要有充足的资金,能够建新厂;二是新厂必须做酱油,保证让“正阳河”品牌延续下去;三是保证原职工3年内不下岗,待遇不降低。大榜公布后,揭榜者来了9位。最终,正阳河选择了民营企业家施德喜,他与北京一咨询公司联手投资,占有正阳河92%的股权。

  2003年10月26日,双方签下协议,正阳河完成了彻底的改制重组。

  重塑品牌,构建东北调味品“航母”

  这次的改制重组,大刀阔斧:管理层瘦身,5个财务部压缩至1个,29名财务人员减到9名,全公司119名管理人员最后只剩34人;在进货环节,生产原料和包装物等所有物资采购公开招标,成本大幅下降,同时进货和验收分离,关键岗位相互监督;在生产环节,提高定额指标、出品率指标,实施目标考核,使产量大幅度增加,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跑冒滴漏等弊病得到治理,降耗明显;在产品出厂环节,设立质检员,对出厂的每一件产品进行严格把关,保证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品相;实施销售改革,昔日淹没于传统销售渠道的餐饮酒店、大专院校食堂等“居家外”用户被“拎”出来,设专人开发,140个网点转眼变成了3000多个。正阳河的产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04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2005年达到5500万元,2006年突破6000万元,当年9月15日又创出了日销售金额59.74万元的新纪录。预计今年公司销售收入将达6500万元。

  随着转机建制的稳步推进,正阳河又实现了两个大跨越:

  ———重组中日合资牡丹江森江食品公司,使“正阳河”在向国际化品牌前进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次资产重组后,正阳河利用“森江”日本先进的酿造设备与发酵工艺生产的原油,结合自身积淀百年的技术,开发出“春、夏、秋、冬”系列酱油,以及老抽、生抽、家宴等30多个新品种。

  ———今年10月,位于利民开发区8.4万平方米、投资6000万元的一期工程即可完工投入使用。这个年产10万吨产品的现代化新厂,将使正阳河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厂建成后,将利用黑龙江省粮食资源,采用高盐稀发酵酱油工艺,液态深层发酵制醋等先进工艺,生产高档的酱油、食醋等各类高档调味品,还将引进韩国的辣白菜腌制工艺,进行白菜深加工,在巩固现有市场基础上,抢占东北市场。

  百年飘香一路辉煌

  1905年

  “正阳河”创始人杨成龙先生从京城来到哈尔滨松花江边上,在正阳河畔开设了正阳河酱油作坊。用黑土地的黄豆、松花江的甘泉和御膳房工艺酿出了京汁京味、香醇美味的酱油,吸引了当时驻守边关的富顺将军和道台府的首位道台杜学瀛,以后一直作为供应驻军和道台府的专用物资。

  1934年

  日商横山龙郎在杨成龙作坊基础上,建造了初具规模的厂房,取名为“大日本酿造株式会社”。采用较先进的蒸汽锅炉,安装了专用酿造设备,并引进日本酿造工艺,产量大幅增长,成为当时哈尔滨酱油行业的老大。产品除供应关东军外,还销往大连、沈阳、满洲里。

  1945年

  日本投降后,苏联远东军派恩格季沃夫中尉带领5名士兵接管酱油厂,更名为“阿穆尔酱油制造厂”。

  1946年

  哈尔滨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工厂。将新阳区日本人开设的“常盘味噌酿造工厂”合并到正阳河,除生产酱油外,还生产酱和腌菜支援前线,更名为”东北军需后勤部试验厂”。

  1950年

  正阳河归到地方,归属松江省轻工局管辖,更名为“松江省地方国营酱菜综合防治加工厂”。

  1953年

  工厂试制“酱油膏”作为军用物资,跨过鸭绿江,支援抗美援朝。

  1954年

  香坊区日本人开设的“池田酱油厂”合并到“正阳河”。

  1954年

  “正阳河”技师孙培禄发明的以豆粕代替磊豆生产酱油的技术被商业部认定为酱油生产标准在全国推广。

  1974年

  哈尔滨发生酱油严重脱销的“酱油事件”,时任市长吕其恩多次深入工厂的车间了解情况并拨专款维修和扩建厂房、设备,终于平息了“酱油事件”。

  1992年

  哈尔滨市政府取消对酱油生产用原料的补贴,正阳河告别“皇粮”,走向市场。

  2000年

  正阳河退出国有,实行民营。更名为“正阳河调味品食品有限公司”。

  2003年

  引进大股东海华投资公司,实施资产重组。

  右组图为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正阳河商标。

  “有家就有正阳河”记者 手记

  102年前,杨成龙创立“正阳河”时,不知道有没有想到,他所创立的正阳河经历百年历史风云后,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符号。

  改变本身就意味着不确定,心理预期与最后结果谁也无法预见有多大差距。历史裹挟着这些“不确定”一路向前,大方向却是确定的———因为,路只有一条。与其他企业改制不同,正阳河的改制并非一帆风顺。好在正阳河人有摔倒后再爬起来的勇气和信心。经历了两次改制的正阳河,不仅继续传承了其久经历史的浓郁酱香,还赋予了“正阳河”新时代的品牌内涵,那就是,根植百姓,做百姓品牌。

  新时代的正阳河人是幸运的,百年前的创始人创下了百年飘香的金字招牌;也正因为这份幸运,才使新时代的正阳河人肩负重任———将百年基业做大做强。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现代化的正阳河正在创新变革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

  借改制力 扬发展帆

  御膳秘方落户民间

  “正阳河”的创始人杨成龙,1881年生于北京,父亲是皇宫御膳房里专管调味料的监事官,主要负责御膳房中酱油的产品质量,对酱油整个生产过程非常在行,还掌握了高级酱油配制秘方。凭着在御膳房的经验,他在家中开了一个小酱园子,生意十分红火。耳濡目染于父亲的教诲,杨成龙15岁就在酱园子里干活,他聪明勤快头脑灵活,到18岁时已经是一个有着丰富酿造酱油经验的手艺人了,酱园子基本靠他顶门立户。

  1899年,杨成龙的父亲在御膳房里被人告了黑状,罪名是私开作坊,卖皇家酱油,于是被赶出了御膳房,还抄了家。1905年,杨成龙先生从京城来到哈尔滨,在正阳河畔开设了正阳河酱油作坊。

  撰文/本报记者 王媛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杨成龙 | 孙书亮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