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机关作风评议群众说了算
本报记者 毛广绘 陈宏
早报讯 机关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工作作风该由谁来评判?在衢州,现在担当这一角色的是群众。
3000名评判员随机抽出
1999年,衢州就开始评选“满意不满意单位”。
最初评选“满意不满意单位”,是在当地报纸上刊登选票,其中的弊端显而易见:个别部门投机取巧,当天报纸一上市,就派人抢购一空。这样评选出来的结果,当然无法体现群众真实的想法。到了2002年,衢州开始采用定向投放选票的办法,当时选定了3000多个评判员。这一做法第一年效果不错,但第二年到了年底评选前,个别单位就争相邀请有打分权的评委们“参观考察”,把评判员当作拉票对象,评选效果打了折扣。
为充分体现评选活动的民主性和广泛性,提高评选的准确性,2004年,一个5000人左右的样本数据库开始建立。入选数据库的有10个层面的代表——社区居民、全市大小企业的经营者及个体工商户、各个行业特聘监督员、离退休干部、市级人大代表等……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一次。至2006年底,数据库已增至8000余人。每年评选时,从数据库中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3000人参加评选。
“评选人员来源广泛,而且来自各行各业,给评选结果带来了极高的准确性。”周志华告诉记者,为确保评选的公正性,一是采取“直通车”形式发票。评选票从相关责任单位集中发放、回收改为由评选办公室工作人员统一发放,直接寄给评选人本人,并由评选人直接寄回市评选办公室;二是确保统计的准确度。评选票回收后,由评选办公室指定衢州学院(筹)抽调教师集中统计,并录入评选意见;三是强化监督。市纪委监察局对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参评代表,对选票的发放、回收、拆封、清点、统计、汇总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跟踪监督,以保证评选活动的公正性。
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以往机关干部工作如何主要由领导说了算,现在改由群众评判,这种变化使机关干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促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4年,衢州市公安局在全省公安系统的业务考核中名列前茅,而在市里的考核中,却被列为“整改单位”。有的干警觉得“冤枉”,认为群众不理解公安工作。局党委当即统一思想,按照群众的要求,及时整改,把有限的警力和财力向基层倾斜,做到“近距离”打击犯罪,“零距离”服务群众。现在,衢州市的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状况认可度均居全省前列,衢州市公安局在“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中的满意得分也逐年上升。
对于每一条群众意见,各单位都认真研究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衢州市建设局2001、2002连续两年被评为群众不满意单位,2003年初,李邦勤就任局长,深感压力很大。他马上在全系统开展以“树正气、重塑形象”为主题,以“摘帽争先,创群众满意单位”为目标的思想作风整顿活动,并建立“一个中心(群众投诉中心)、两个挂钩(机关处室与重点工程挂钩,局属单位和机关处室与社区挂钩)”等一系列制度,并采用种种措施降低了企业工程招投标成本,全面推动了建筑业企业上资质上等级,进一步加快了行政审批速度,2003年该局顺利实现了摘帽升位的目标,并在2005年度被评为满意单位。
开展“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以来,衢州市各部门的满意度得分逐年提高。如平均满意度得分,2004年为81.6分,2005年为82.14分,2006年度上升到了83.02分。各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对办事窗口授权逐步到位,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即办率大幅提升,群众满意率达99.9%。坊门街社区的社区干部王秀珍说:“现在机关干部的‘架子’不那么大了,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情也变得好办了。”(101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