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构建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系列报道(上)
编者按
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群体的多元化导致了法律服务需求的多样化,这就要求构建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需求的法律服务体系。为了更好地向农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北京市司法局在延庆、顺义等地相继进行了乡镇法律服务中心试点工作。
本报记者 李松 黄洁 实习生 刘白露
2006年11月13日,对于曾经在北京市延庆县民泰宏发路桥养护中心工作的李长根来说,决不是个普通的日子。一年前,李长根在上班途中遇车祸受伤。伤愈后,他多次向单位要求伤残赔偿金等补偿均未得到批准。无奈之下,他找到了延庆公益法律服务中心,经过3名公益法律服务者的反复协调,最终达成了赔偿协议,讨回了4万元的赔偿金。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人家居然不收分文代理费。
这是2006年11月1日成立的延庆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给当地农民送上的一道免费法律服务“大餐”。据了解,延庆县的公益法律服务体系试行5个多月以来,各公益法律服务组织承办了大量涉农公益案件,累计解答法律咨询529件次,代书210份,代理各类诉讼及非诉案件118件,调解纠纷114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7件,实实在在地为当地政府和农民解决了许多法律问题。
公益法律服务之关乎民生
延庆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约20万,占全县人口总量的71%。近几年,延庆县法院平均每年受理案件7000余件,其中涉农案件约3000件。但以往,全县只有1个律师事务所,5名注册律师,农村法律服务力量极其薄弱。而按照延庆县农民的平均收入,要有偿请城里的律师帮忙,几乎要搭上全年一半以上的收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市司法局将首个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的试点设在了这里,延庆农民最先享受到了由政府“埋单”的法律服务。
家住延庆县大榆树镇的赵大爷就是公益法律服务的受益者之一。赵大爷与老伴均已80多岁,按理说,这个年龄应该是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时候,可是2006年12月初,赵大爷的儿子在帮助本村村民张某伐树时被倒下的树砸伤,不治身亡。赵大爷老两口为丧子之灾痛不欲生。公益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者得知后,无偿为老人家代写了诉状,并协助他们参与案件审理。延庆县人民法院于2007年2月做出一审判决,被帮助人张某赔偿赵大爷各项费用13万余元。
在延庆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服务的方向始终向着最需要帮助的农民,在工作方法上更是讲求调解优先,既为农民兄弟减轻了讼累,也缓和了矛盾,改善了关系,维护了长期的安定团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五个月来,我们采用诉讼方式处理的案件仅有71件,而调解纠纷达到114件。”在他们的帮助下,沈家营镇临河村村民张某两人草率的离婚纠纷归于平息,女方事后感动地说:“你们的工作真是太认真了,你们就是我的娘家人、贴心人。”
公益法律服务之帮助政府
在延庆公益法律服务体系中,县政府的律师顾问团是服务的龙头。服务团由七名精通法律和政策的律师组成,主要协助政府部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解决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5个月来,律师服务团已承办了大量代理事务,绝大多数都是为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起草、修改和审查合同等事项。通过严格的法律把关,避免了法律性错误的出现。
四海镇海字口村村民王某以村委会的自来水改造工程不当为由,坚决不让掩埋水管。天气变冷后,自来水管上冻造成了部分群众吃水困难。四海镇公益法律服务中心闻讯后,立即入户调查、调解,并帮助村委会向延庆县人民法院永宁法庭提起了诉讼。但是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需要三个月才能结案,而农民用水困难却是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中心工作人员经过研究,决定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把办案的时间尽量缩短。最后,永宁法庭的法官同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海字口村,按照村委会与村民订立的协议,组织填埋了水管,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问题。
公益法律服务之先行防患
从侧重事后法律救济向事前防范法律风险转变,农村法律服务的方式也在悄然起着变化———农村法律工作者开始参与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章程的制订工作,为农业订单合同、农民外出务工合同、农村土地转包、租赁、使用权入股合同等各类农业合同提供起草、审查和公证服务,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培训等。
记者在延庆县八达岭镇外炮村看到,村民家家户户的院墙上都刷上了婚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法等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壮观的法制宣传一条街。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天儿热的时候,大家吃完饭就都聚在一起一家家地串门儿,串完一遍就等于上了一次法制课。”
同时,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延庆县司法局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对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组织大讨论。各乡镇也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锻造公益法律服务者工作队伍,例如八达岭所采取了助理员与法律服务工作者“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进行传帮带式培训,旧县所采取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县内执业律师助理的方式进行轮训,这些都使法律服务工作者慢慢地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农村工作方法,协调、沟通方面的能力也日益提高。
公益法律服务之长效运行
在康庄镇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曹莹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了。很多村民刚开始不了解也不信任我们中心,可看着周围其他村民通过我们解决了问题,自己也就尝试着过来向我们咨询,第一次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后,就渐渐成了我们这里的常客。”
面对令人欣喜的局面,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吴玉华说:“相对以前的单纯依靠宣传进行普法,具体案件比讲解法条更容易使农民接受法律。面对面的法律服务更容易把农民的法律问题解决彻底,而农村公益法律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载体。”
延庆县司法局局长张晓敏告诉记者,他们下一步将全面开展村级法律服务室的建设工作,尽快在全县建成98个“农民法律服务之家”,使法律服务更加深入群众。同时,为了深入推进各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他们还将进行公益法律服务业务档案制作和内部制度建设检查,并随机抽查案卷,回访当事人,以此促进服务品质和办案质量的提高,让这份由政府“埋单”的免费法律服务“大餐”成为精品。
|